上一期  下一期  |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1版:中国石化报01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把新原油库建成经得起检验的优质工程”

2022年05月05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于 佳
16.8K

    本报记者  于 佳

    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是38岁的刘波继今年春节后在胜利油田东营原油库迁建工程施工现场度过的第二个“假期”。

    说是假期,其实和平常并无二致。“五一”这天,在这个有着1300余人的施工现场,到处是高速运转的设备和忙碌的员工。一大早,刘波就穿梭在钢筋加工车间的厂房里,从防腐、车丝、塑形到装车,除了保证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外,他还要协调好每台车辆,把这些加工好的钢筋准时送达施工现场。

    去年12月,刘波成为东营原油库迁建工程土建施工部的一名员工,负责钢筋加工工作。迁建项目运行非常快,前期油罐地基建设时,钢筋每天使用量达四五十吨,这对只有12名员工的钢筋加工车间来说,无疑是场硬仗。

    工作量巨大只是一个方面,由于施工标准高、要求严,对钢筋加工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正因如此,我们更要拿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刘波表示,他为能参与这样重大的项目而感到自豪,无论工作任务有什么变化,责任心都不能变。

    一周前,10座储罐主体安装全部完成。虽然这一进度远超计划工期,可在项目管理部执行经理袁志彬看来,接下来的工作任务不是相对轻松,而是更加紧迫。

    “五一”过后,10座储罐要逐步开展上水沉降试验,总共要从3公里外的武家大沟引入约40万立方米沉降水。如何保证沉降水顺利进入库区,是袁志彬目前考虑最多的事情。每天,他都要往返库区内外,协调解决施工中的难题,在严格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确保储罐配套设施收尾工作有序推进。

    “我们不光要保证建设速度,更要保证建设质量,把新原油库建成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优质工程。”袁志彬说。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