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2版:中国石化报02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胜利石油工程公司特级技师 刘东章

掌握海洋钻井平台“密钥”

2022年04月29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王为
16.8K

●人物名片:刘东章扎根海上29年,致力于钻井平台装备管理,先后完成设计发明与技术改造121项,提出并解决现场装备技术难题600余项,取得国家专利76项,累计增效7000多万元。 ●感言:个人能力是有限的,必须鼓励带动更多人参与创新实践。

王 为

近日,胜利石油工程刘东章创新工作室研发的《泥浆泵辅助维修装置的加工与运用》成果,获山东省职工创新创效竞赛省级决赛三等奖。

刘东章1993年从技校毕业,来到海洋钻井公司,没想到一上平台就遇到“拦路虎”。在学校学的是国产190柴油机,平台用的是进口柴油机,资料都是英文。

为了能看懂技术资料,他开始自学英语。无论是在平台休息,还是轮班在家,英语书几乎不离手;为了练听力,带着复读机走路听、睡前听。3年下来,学习用的稿纸摞起来比他还高,随身听用坏好几个,他还顺利拿到山东大学英语专业在职大专文凭。

刘东章借助词典、对照设备,翻译英文资料,很快掌握了进口柴油机使用与维护要领。进口柴油机原冷却方式为风冷,噪声大、效果差。他晚上熬夜查资料、画图纸,设计出一套海水冷却方案,代替原冷却方式,让噪声降低50分贝,一年可节省燃油150吨。没多久,他从司助直接晋升为司机长。

初获成功的他干劲儿更大了,先后完成设计发明与技术改造121项,提出并解决现场装备技术难题600余项,取得国家专利76项,累计增效7000多万元。

2011年,刘东章随胜利十号平台前往波斯湾。平台远离基地,后勤供给和技术支持相对匮乏。有一次,平台顶驱突发故障,电气工程师提出解决方案,但工艺要求高、修理难度大,在国内都是请专业厂家维修,国外没这个条件。刘东章反复研究英文说明书,上网查资料,咨询国内同行,设计加工出顶驱电机齿轮拆卸工具,仅用10分钟就解决了问题。

在波斯湾工作的7年中,刘东章和同事共同努力,除了船检要求的设备,其余设备全部实现海外自主维修。

全国技术能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石化名匠,一个个荣誉接踵而至。但他认识到,“个人能力是有限的,必须鼓励带动更多人参与创新实践”。

这一想法得到公司支持。2015年9月,刘东章工作室成立,成为中国石化首批示范性创新工作室。截至目前,工作室先后完成70余项创新成果,均收到良好的转化推广效果。这些年,工作室挂牌成为胜利石油工程柴油机实训基地、技能鉴定基地,通过编教材、师带徒、举办培训班,培训3000余人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