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西北油田提高采收率工程高级专家 何 龙
靶向“治水”值得我拼一辈子2022年04月29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王福全
本报记者 王福全 4月,南疆的阳光火辣辣。在西北油田采油一厂YT2-1井场,何龙与技术人员分析新型堵剂的应用数据,为操作人员提供指导。“现在正是上产关键期,何博士在一线已经连续工作两个多月了。”同在井场的技术人员王建海说。 何龙2009年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博士研究生毕业,现任西北油田提高采收率工程高级专家,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用堵剂进行靶向封堵,治理“水窜”。 塔里木盆地地质条件复杂,对“堵水不堵油”有着更高要求。“这小伙子爱琢磨,还很拼,一门心思想把事儿干成。”西北油田工程技术研究院副主任师杨建清与何龙共事十余年,亦师亦友。 前几年,塔河油田多口油井出现“水窜”问题,稳产难度加大。“油藏温度是常规油田的两倍,矿化度是常规油田的两三倍,钙镁离子含量是常规值的5倍,这样的工况条件基本是技术禁区。”何龙介绍,“大家认为没有产品能一下解决这么多指标问题,有些同事甚至建议舍弃部分产量,直接将出水段封堵死。” 何龙不甘心,认为研发工作就是要解决油藏开发难题,绝不能轻易放弃花了几百万元打成的井段,更不能眼睁睁看着那么多剩余储量采不出来。为了坚持自己的观点,性格温和的何龙不惜与一位私交甚好的同事当场争论得面红耳赤。 他带领团队将研究方向聚焦到聚合物凝胶的配方优化上,查找学习最前沿技术,研制了具有小分子量、低水解度的聚合物,最终将聚合物冻胶在塔河油田复杂工况下的稳定性从不足1个月延长至6个月以上。在现场应用后,多口油井产油周期延长了近200天。 何龙和团队成员仍不满足,持续优化配方,一方面,将产品稳定性周期提高至9个月以上;另一方面,针对多轮次封堵效果递减等新难题开展攻关,取得重要突破。目前,该成果创效超3亿元。 2014年,西北油田成立何龙博士采油化学创新工作室,汇集青年技术骨干20余人。何龙经常和团队成员说,好的科研成果要沾满泥土。他每年要到油田一线工作六七个月,了解情况、收集资料、解决难题。“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是世界级难题。靶向治水做得好,能为国家奉献更多石油,这值得我拼一辈子”。 ●人物名片:何龙2009年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博士研究生毕业,现任西北油田提高采收率工程高级专家,工作13年间获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中国石化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 ●感言: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是世界级难题。靶向治水做得好,能为国家奉献更多石油,这值得我拼一辈子。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