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8版:中国石化报08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追求完美的
技术“领路人”

2022年04月26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田元武
16.8K

    □田元武

    春寒料峭,夜色已深,在浙江石化二期项目2号300万吨/年浆态床渣油加氢装置施工现场,十建公司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焦富刚还在忙个不停,这已是他连续第7天凌晨值班了。

    “工程建设容不得半点儿虚假,方案优化永无上限,只有把施工技术策划做到极致,才能减少施工质量缺陷,降低各类安全隐患。”工作中的焦富刚,是一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参加工作21年,他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钻研施工技术上。在他看来,一套趋于完美的施工技术方案是建成精品工程的首要前提。

    2019年,焦富刚成为十建公司东营工程项目部的总工程师,也是整个项目建设的施工技术总负责人。面对建成3套大型装置的紧张工期,他在专业上狠下功夫,先后6次优化完善了每套装置的施工技术方案,对地下管网、钢结构、设备、工艺管道等11个专业的施工技术标准进行了分类汇总,预判出每个专业在施工中可能遇到的技术困难并制定对应的解决方案,消除了制约施工质量和进度的技术瓶颈,让施工效率得以大幅提升。

    当东营项目顺利投产后,焦富刚又马不停蹄地奔赴浙江石化二期项目,挑起了工期最紧、质量要求最高的两套300万吨/年浆态床渣油加氢装置的施工技术管理重担。

    “要想解决工期紧张带来的各种难题,就要在施工技术创新方面下大力气、真功夫。”在焦富刚的带领下,项目部成立了“党员创新工作室”,先后应用了质量管理APP、焊接大数据平台、钢结构模块化改进等13项施工技术创新管理成果,在提升工效的同时,大幅降低了人员机具、施工作业返工等成本。同时,焦富刚充分发挥老师傅的“传帮带”作用,引导12名青年员工成了技术骨干。目前,有5人已能独立负责一整套装置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焦总是我们提升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领路人。没有他在前面领路,我们可能会走很多弯路。现在我能独当一面,离不开他的精心指导。”项目部技术员朱修瑞感叹。

    “1号浆态床渣油加氢装置虽然开车投料成功了,但施工技术总结要尽快完善。咱们要把存在的不足梳理出来,这对下一个项目的施工技术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刚回到办公室,焦富刚又召集技术人员对项目施工技术管理进行总结。追求完美的他,每一个环节都不会疏漏。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