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1版:中国石化报01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回炼处理“三泥”、监测“三废”排放、更多使用绿电、布局新兴产业

洛阳石化提高绿色发展能力守护母亲河

2022年04月25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赵鹏钧
16.8K

    本报记者  赵鹏钧

    4月23日傍晚,夕阳映照在洛阳市吉利黄河湿地鹤鸣湖的水面,芦苇随风摇曳,水鸟翩然起舞,一片和谐宁静的景色。这里与洛阳石化装置区直线距离仅3.5公里,已成为石化员工休闲散步的打卡地。

    而在洛阳石化厂区,2009年河南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赠送的10只梅花鹿,经过13年繁衍,如今已达到63只。

    近年来,洛阳石化围绕“源头消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目标,扎实推进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等工作,着力提升绿色发展能力,奋力打造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标杆企业。

    最近,洛阳石化炼油三部的员工正忙着回炼“三泥”(浮渣、油泥和剩余活性污泥)。“三泥”具有难处理、无经济附加值且外委处置成本高等特点,一度成为炼化企业的难题。今年以来,洛阳石化积极采取措施,将“三泥”回炼量由每个生焦周期的20吨增至60吨。截至目前,已累计回炼“三泥”3600多吨,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双赢。

    炼化企业工艺装置多,环保要求高。该公司分类别、按频次对废气、厂界噪声、地下水、土壤等进行规范的环境监测,现有的19套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1个空气质量监测站和10个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点,全部与集团公司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和政府部门联网。同时,按照要求频次监测厂区内4个地下水和19个土壤监测点,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水资源是黄河流域生态最大的刚性约束。多年来,洛阳石化投资建成10余套大型环保处理设施,实施10多个环境风险隐患治理项目,对废渣、废水、废气进行无害化处理。去年,洛阳石化入选中国石化首批十大生态排放景观案例。

    去年底,洛阳石化与华润电力投资有限公司中西分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自2022年起外购电全部采用绿电,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前不久,洛阳石化光伏发电一期项目并网发电,一年发电量可达6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48吨。据悉,百万吨乙烯项目建成后,该公司下网负荷为350兆瓦,如果乙烯项目全部使用绿电,一年可减少182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同时,他们还充分发挥现有聚酯产业链优势,规划建设10万吨/年PBST(生物可降解聚酯材料)项目,从源头上阻止“白色污染”产生。积极谋划布局氢能产业链,部署低碳或负碳技术,努力开拓河南氢能源市场、占据未来发展制胜点。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扎根黄河流域,不断提升洁净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守护母亲河,建设幸福河。”洛阳石化安全总监李步说。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