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我是一棵树,深深扎根在油田沃土2022年04月22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讲述人:张正军 整理人:张松才
我从北京林业大学毕业,到中原油田从事绿化工作,已整整24年。 寒来暑往,油田的树越来越密,我的鬓发越来越稀。当年,我种下的树苗还没有小孩子的手腕粗,如今都长成参天大树。 每到春天,我都会打电话、发微信,动员各单位志愿者义务植树。这些年,油田每年有5万多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十几万棵。秋天,油田的银杏林镀满金黄,配上瓦蓝瓦蓝的天,成为网红“打卡地”。看着人们竞相拍照、愉快玩耍,我心里跟喝了蜜一样甜。 “不少大学毕业生一进计量站,就被满地白花花的盐碱吓跑了。”刚工作时,老师傅的话深深刺痛着我——中原油田东濮基地跨豫鲁两省,历史上黄河频频泛滥,百里油区随处可见盐碱窝。我想,我有责任用自己的学识和汗水将盐碱窝建成大花园! 干绿化跟种庄稼一样,必须有一股吃苦耐劳的韧劲。东濮基地土壤条件差异很大,我领着两名技术员马不停蹄奔走,走遍每一个厂区、每一个办公区、每一个生活区,每天工作12小时,渴了喝凉水,饿了就着榨菜啃烧饼。两个月后,完成82个品种42万棵树的生长状况调查,在60个采样点采集580份土样,建起了油田观赏植物资源数据库和土壤理化性质数据库。 有一年,中原文化宫实施绿化改造,需种植570棵大叶女贞、石楠。这些树苗远在千里外的安徽合肥、芜湖和江苏如皋的苗木基地。为了不错过种植黄金期,正月初四,我和3名技术员就坐火车南下了。江淮地区小雨裹着雪,天气异常湿冷,我们住在基地附近没有空调的旅社,一连7天,冒雨雪、踩着泥挑选树苗,监督农户轻起小苗,盯着他们把一棵棵土球完整、树冠完好的树苗装上车,用篷布苫好。顾不上喘口气,我们又押着4辆车,奔驰38小时,赶回油田基地。到达时已是黄昏,担心树根失去水分,又立即安排绿化队连夜种植。我盯着绿化队刨坑、放树、培土、灌生根剂、浇水、绑扎支护架,一连48小时几乎没合眼,才把树苗安顿好。 干绿化久了,我患上了“职业病”。别人散步是“找亮点”,我散步主要是挑刺——瞅瞅树木有无虫害、缺不缺养分,看看草坪有无断行、是否有斑秃……我用手机把问题拍下来,传给绿化队,打电话给他们“开处方”,催促尽快整改。 近年来,我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感悟很深。我经常不远千里奔赴川东北大巴山,指导普光气田员工恢复植被。我也深入内蒙古工区,指导员工造固沙林,呵护祖国北疆的美丽生态。 如今,中原油田绿地总面积已超91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0.3%,绿化指标高于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往日的盐碱窝变成了花园。 一些民营企业以高薪、赠房为条件,想把我挖走,我没动心。我是一棵树,一棵把事业之根深深扎在中原油田沃土的树。他们给再优厚的条件,我也不会挪窝。 我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我这辈子干的就是造福当下、福佑后代的绿色事业。 (讲述人为中原油田公共事业部绿化办公室高级主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