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心中的汽笛声

2022年04月1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王宪伟
16.8K

    王宪伟

    “井上有事,好的,马上就去。”我放下电话,看看时间是深夜三点半,下楼发动车,陆续拉上早已等候的3个同事,一起到站上处理问题。

    路上很安静,耳边只听到轮胎发出的声音。3点50分,汽车路过柳屯镇时,一声长长的汽笛声在耳边响起,我的困意瞬间消失了。

    那是濮阳柳屯站货运火车的汽笛声。火车每天发4班,运输天然气处理厂生产的液化气,苯类、正丁烷和异丁烷等高附加值产品到汤阴火车站,然后再外销到河南及周边省市。

    去年初,我从新疆返回中原油田文留采油厂,结束了7年多的外部市场生涯。再次走进熟悉的采油站,看看油水井。采油站外貌没有变化,但已经无人值守,改成网上巡井,自动化计量了。每天下午,会有一个工人来记录一下量油数据。人员集中到前线值班点,分成维护班和夜巡班,保障油水井的正常生产。

    同事和我开着玩笑,调侃我。大家都显老了,话多了,几天下来,我就认识到问题。7年前,人多油少,很多同事响应号召去外闯市场。当回来时,我们发现随着自然递减,采油厂经营业绩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远远看着采油站旁边,文23和文96气库已经颇具规模。我走时,才开始建设。现在,从新疆、以及中亚各国来的天然气在这里储存,然后通过天然气管网,按需输送到全国各地,保障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

    去年,我去天然气处理厂参观学习,了解天然气的深加工,感慨很多。油田拓展领域,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深加工天然气,延伸产业链,增加收益,员工也要不断提升自己。参观后,我要了一些资料,做了笔记,也深深记住了火车的汽笛声。

    我们很快处理好了故障,人多力量大,又是常干的活儿,不难。难的是,采油厂改革,要竞聘上岗,有部分人要离开,转岗到其他岗位。离开舒适圈,换成谁,都会产生恐惧。

    想起我刚上班时指导员说过,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石油人战天斗地,走遍天南海北都不怕,还怕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吗?如果需要,我会直面恐惧,一往直前。

    处理完故障,才五点半,有人去睡回笼觉。我决定练会儿太极拳,开始一天的工作生活。

    春天来了,心中悠扬的汽笛声,激励着我。奔波的人难免辛苦,与其内耗在改革去留问题中,不如多学多干,提升自己,不负春光,不负人生。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