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 缪长喜2022年03月04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中国石化高级专家,任职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他是我国烃类脱氢领域的领军专家,长期从事石油化工绿色催化、高端化学品合成及新能源材料研发和转化应用工作,为我国大宗有机原料生产技术跨越式进步和精细化学品关键技术突破作出重要贡献。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19项,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461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石化科技创新功勋奖”,并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石油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感言】 这次北京冬残奥会火炬融合了诸多中国石化三新领域的科技成果,如碳纤维技术、氢燃料技术等,表明中国石化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的战略部署取得了重大突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希望用冬奥火炬照亮我们科技创新的新征程。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