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最珍贵的陪伴

跟随我50多年的军壶

2022年02月28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王守华
16.8K

王守华

在野外工作时,军用水壶是我形影不离的“伴侣”。

现在,走进商店,各式各样的保温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但是我唯独对我的绿色军用水壶情有独钟。每当野外巡查输油管线或旅游、野炊时,我都会带上它。每当别人问我:“为什么把军壶当宝贝?”我总会自豪地摸摸水壶告诉他:“这个军壶已跟随我50多年了。”它承载着满满的石油情,盛满了我与它相互救护、不离不弃的故事。

1970年初,我刚参加工作,跟随勘探队的会战大军到了黄河入海口的埕口。那时的埕口,满地芦苇、红柳、柽柳,茂密处犹如原始森林。海沟纵横,随着潮起潮落,海沟里的水时满时枯。我们喝的是黄河入海口一个分岔——二河里的水。我所在的勘探队测量组,属于野外施工,一天测炮线几十公里,横穿海沟、海滩、荒原。队上给测量组每人配了一个绿色的军用水壶。每天早上出发时,将军用水壶盛满水,这便是我们一天的饮水。从那时起,军用水壶就成了我形影不离的宝贝。

这个军用水壶伴随我度过了在海滩上找油的三个春秋。在这三年里,我每天出工都带着它,它已成为我无言的好友。每当我渴时它供给我甘甜的清水;每当我一人跑测线感到寂寞时,我便抚摸着它诉说工作上、生活上的大事小情,边说边顺着测线穿越海沟、芦苇丛、红柳林,奔向炮测点。一路上,我时而看看飞翔欢唱的小鸟,时而望望飘浮的云朵。感觉军用水壶仿佛是我的伙伴,一直默默陪伴着我。

然而,日子并不是每天都那么欢快,我与军用水壶的两次“遇险”让我至今难忘。

有一年秋天,我当记录员,在海滩上扛着三脚架行走,突然被柽柳根绊了一下摔倒了,三脚架被摔了出去,军用水壶也被我压在了身下。我一骨碌爬起来,顾不得拍掉身上的泥土,赶忙拿起水壶查看。只见水壶中部凹下去了一个坑,回头再一看我摔倒的地方,有一根柽柳根被水壶压断了。原来是水壶用它那坚硬的“躯体”挡住了刺向我的树根。看着“受伤”的水壶,我不知不觉地掉了泪,泪水一滴一滴落在沾满泥土的壶上。

第二次“遇险”是在一年冬天,在远离海滩的荒原上,我们的嘎斯车在草丛中驶向一个测点。当时我坐在车厢里系三脚架垂直线锤的线。突然,车驶进了一个坑里,可能是由于草太茂密,司机没看清路。惯性将我的后背狠狠撞向车厢前栏架,然后反弹回来,倒在边上的钢联椅上。我觉得腰被什么硌了一下,等爬起来一看,水壶又用它的“躯体”保护了我。在我倒向钢联椅时,它替我率先撞向靠背角,减轻了撞击对我的伤害。所幸水壶没有破,只留下了一道痕沟。

时至今日,相距两次“遇险”已有50多个年头了,每次当我回忆起往日艰辛的找油岁月时,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