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爱民
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只能依靠自主创新、自立自强。中国石化要打造技术先导型公司,必须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充分发挥产业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一体化优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才能实现突破,打赢这场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战。
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立足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关键核心技术的选取要针对“卡脖子”问题进行攻关,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结合中国石化产业链情况,梳理相关创新方向,选准课题。从化工领域来看,合成材料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涉及国民经济中交通运输、建筑、医疗等支柱产业,大有可为。北京化工研究院聚焦于此,近年来加快在化工新材料领域的技术突破:深入开展特种橡胶关键技术攻关,推进我国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完成了功能膜材料的关键技术攻关,技术整体国际先进、部分国际领先,推动了我国功能性高分子膜材料的产业升级;高效开发了微发泡聚烯烃、低VOC内饰用聚丙烯、长玻纤增强聚丙烯汽车轻量化非金属材料,提升了我国汽车材料轻量化技术水平;积极推进新能源材料、光电材料、智能材料等前沿技术开发;以解决制约我国医用材料发展的问题为导向,统筹 “产学研用”资源,积极开展医卫化学品、医卫防护材料、高端医用包装及器械材料、医用植介入材料、医卫材料表征及标准认证等方面的技术开发。
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立足价值链加以布局。作为国有企业,中国石化肩负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引领我国石化工业高质量发展、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三大核心责任,必须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贡献,因此,关键核心技术要围绕价值链,找到影响价值增值的主要技术环节和痛点,通过技术进步补短板、强根基。对于三大合成材料而言,就要缜密分析从原料、工艺、产品到最终用户应用的整条价值链,找到成本和价格的薄弱环节,攻克工艺和应用技术难题,实现价值增值,如合成树脂需重点攻克茂金属催化剂、淤浆聚乙烯工艺、溶液聚合工艺;合成橡胶要重点攻克直接干燥、湿法共混技术。同时,三大合成材料要向下游延伸,满足医疗卫生、交通等领域的高端需求,提高产品附加值。为此,北化院设立了医用卫生材料研究所,成立了合成橡胶应用加工研究室,目前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立足世界科技前沿加以布局。科学技术服务于全人类,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备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我们之所以存在“卡脖子”技术,归根到底是因为别人先于我们发明和拥有了先进的技术和产业,并在市场上占得了先机。想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就要立足长远、放眼未来,做好中长期战略安排,开展前瞻性研究,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等为突破口,走前人没走过的路,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补足源头、底层技术供给能力比较薄弱的短板,从基础研究做起、从培养引进高端领军人才做起、从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和环境做起,以科学家的执着和探索精神,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才能最终实现伟大超越。
(作者系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