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大连院
奇妙的净味剂,降低沥青烟气排放、环保无异味2022年02月22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孙宝翔 曹 鹏
□孙宝翔 曹 鹏 “这次冬奥会也有我们出的一分力呢!”看着电视上的比赛画面,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的技术人员感到由衷高兴。早在2021年11月26日,在炼油事业部的组织下,由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与炼油销售公司联合研发及推广、燕山石化生产的净味环保沥青,就已在北京冬奥会配套工程——北京冬奥公园成功应用,有效降低了施工过程中有毒有害刺激性气体的排放,实现了道路建设的绿色环保。中国石化企业再一次用实际行动助力绿色奥运。 沥青路面因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舒适的行车体验、施工和易性等优点,已成为高等级路面的主要结构形式。但在与石料拌和、路面摊铺和碾轧过程中,沥青受热会向周围环境释放有害烟气,因释放不集中,难以收集和治理。因此,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为积极践行中国石化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切实推进“碧水蓝天”环保专项行动,大连院与炼油销售公司针对传统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烟气排放问题,共同组建沥青技术创新团队,协同开展净味环保沥青的研发和推广工作。经过深入研究,技术团队发现,沥青在加热到170摄氏度时,体系内部的部分大分子化合物在热和氧的共同作用下,会发生裂解产生易挥发的小分子化合物,受热后迁移到空气中形成沥青烟气。 沥青烟气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主要是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硫化物、氮氧化物等具有刺激性气味的化合物。技术人员通过研究沥青烟气发生机理、分析烟气中主要污染物成分,筛选出具有抑制功能的活性化合物,通过配方优化提高其与污染物的反应活性,并着手解决不同活性组分间相容性的问题。同时,针对市场上缺乏成熟的沥青烟气生成及富集装置、现行沥青烟气检测标准过于陈旧等诸多难题,他们进行了大量探索性试验,最终研发出可有效降低沥青烟气中有害成分的净味添加剂。 “我们研发的净味剂是具有反应活性和芳香气味的双功能助剂,高温条件下可与沥青中易挥发的轻组分发生化学反应,使轻组分‘增重’以抑制其向周围环境逃逸,达到降低沥青烟气中有害气体和恶臭气味释放的双重目的。”大连院沥青技术项目负责人李志军介绍。实验室测试结果表明,与常用的高等级道路沥青相比,加入微量净味剂后的净味环保沥青不仅在高温条件下释放烟气中颗粒物、硫化物、苯系物等具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含量明显下降,而且路面使用性能没有受到任何不良影响。 为加快产品推广应用,2021年7月,技术团队在辽宁抚顺进行了小规模的放大试生产和路面应用试验。施工现场条件异常艰苦,路面温度高达160摄氏度,但为了得到准确的试验数据,团队成员凌晨赶赴现场,穿戴全套防护装备,在沥青烟气最浓处进行测试。汗水浸透了工装,他们依然坚持测试。经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分析检测,净味环保沥青在施工过程中排放的有毒有害气体量降低了60%以上。现场施工人员也普遍反映,“新沥青的刺激性气味要小得多”。至此,净味环保沥青终于具备了工业化生产和道路工程应用的条件。2021年11月26日,该沥青在燕山石化进行了千吨级工业化生产,并在北京冬奥公园成功应用。 “净味环保沥青的研发和成功生产应用,在新型道路建设材料方面实现了突破,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石化沥青产品的影响力,有助于加速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为我国道路建设绿色环保化提供技术支撑。”李志军说。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