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5版:中国石化报05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中江之下找中江

2022年02月08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薛 婧 蔡李梅
16.8K

在显微镜下放大25倍观察砂岩薄片,油气就储存在蓝色的孔隙和裂缝中。

    项  目:中江地区新层系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

    获  奖:集团公司2021年油气勘探突破一等奖

    意  义:中江20井取得中江须家河组构造—岩性圈闭勘探重要突破,新增预测储量720多亿立方米;证实中江须家河组裂缝欠发育区同样发育相对优质储层,具备形成大型构造—岩性圈闭的地质条件;拓展了川西须家河组规模增储新阵地,拓展了勘探领域。

    □薛 婧 蔡李梅

    “看那块鼻状构造,就是中江斜坡。那儿就是中江20井。”集团公司油气勘探领域高级专家李书兵手指在勘探部署图黄色区域画了一圈,最后定在一个红色的五角星处。

    中江20井位于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中江斜坡,2021年在须二下亚段新层系压裂测试获日产5.87万立方米工业气流,取得中江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

    “川西探区侏罗系勘探已近尾声,亟待找到接替层系。”说起本轮中江地区新层系勘探,李书兵说,“而须家河组就是重点增储上产领域。”

    须家河组形成于三叠纪时期,那时的地球与现在截然不同,只有一块巨大的大陆,其中四川盆地是一个大湖盆,气候相当干燥,耐旱的裸子、松柏、蕨类植物逐渐繁盛。一次灭绝事件后,三叠纪结束,以植被为主的有机质沉降湖底,被细粒岩石埋藏,在缺氧环境下被保存、分解,最后形成天然气,封存在致密砂岩的孔隙和裂缝中。

    “油气比水轻,顺着断层、裂缝往上走,构造就像一个锅盖,油气进去后储集成藏。”西南油气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一所所长杨映涛一手把A4纸裹成拱形,一手在拱形之间比画,“构造圈闭好比一个‘鼓包’,边界很清晰,新场、大邑等气田都是在鼓包的地方找到的。”

    “我们探区面积小,别人不碰的‘边角料’也要搏一搏。”杨映涛说。中江斜坡,就是夹在川西坳陷和川中隆起之间的斜坡。斜坡上部,在埋深2000~3000米的侏罗系,西南油气探明了千亿立方米大气田——中江气田,而侏罗系下面的须家河组,尚未提交任何地质储量,这里能成藏吗?

    事实上,对中江斜坡须家河组的攻关已有20多年了,超过4000米的埋深、更加致密的砂岩、难以识别的岩性圈闭边界,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的“拦路虎”。

    2004年11月,西南油气部署在中江—回龙鼻状构造高点的预探井川江566井钻至4750米完钻,在须家河组二段测试获日产气2.27万立方米,中江—回龙地区须二段气藏被科研人员捕捉到了蛛丝马迹。

    2012年4月,他们在中江—回龙鼻状构造南翼又部署实施了回龙1井,完钻井深5100米,以须二段为主要目的层,兼探下部海相雷口坡组。该井在须二段酸化压裂测试获天然气日产量16.43万立方米,但试采效果不理想,说明该区成藏的复杂性,气龙仿佛在和科研人员“躲猫猫”。

    经过近10年的停滞休整,地质认识、物探技术、工程工艺都在不断进步,科研人员重整旗鼓,再次向中江斜坡岩性圈闭发起攻势。

    他们精细比对刻画,认为须二段气源足、储层好,在新场地区也有不俗成绩,是本轮中江斜坡须家河组勘探层系的不二选择。他们加强沉积相基础研究,强化地质物探一体化攻关,精细识别岩性圈闭边界,在东西向断层处画定中江20井;强化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精选地质工程“双甜点”,在须二段下亚段、上亚段实施两次大型压裂,将“先天不足”的裂缝充分改造,终于使中江须二段气藏“无处遁形”。他们乘胜追击,部署实施了中江21井。

    “在中江斜坡带,侏罗系探明了中江气田,须家河组即将揭开面纱,我们有望在中江之下再找到一个中江!”李书兵右手有力地一划。

    启  示:

    西南油气勘探管理部经理张克银:首先,要在油气勘探思路上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打破原有地质认识的禁锢,敢于“吃螃蟹”,敢于探索岩性圈闭;其次,要强化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在测试选层上精选地质工程“双甜点”,加强工程工艺攻关,以实现致密储层的有效改造。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