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5版:中国石化报05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疫情影响下降 需求显著恢复

展望2022:全球石油市场或欣欣向荣

2022年01月1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16.8K

1.疫情有望长尾退出 阴霾消散指日可待

2021年,全球疫情几经起伏,4月底出现的德尔塔变异毒株和8月中旬出现的拉姆达变异毒株,均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较大冲击。2021年11月,在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冲击下,全球迎来第四波疫情,全球新冠确诊病例单日新增超过100万例,创历史新高。奥密克戎的传播速度和持续周期远超德尔塔病毒,但重症率低、死亡率低,近期全球新增死亡病例数下降约10%。

与此同时,全球疫苗接种稳步推进,截至2021年底,全球累计接种疫苗超过91亿剂,疫苗完全接种率达50%,欧盟主要国家疫苗接种占比超过70%,美国接种占比为61%。美国相继批准辉瑞和默沙东新冠口服药,预计该药将成为对抗新冠病毒的重要工具。

2022年,全球步入后疫情时代,预计到2022年中期,全球70%的人口接种新冠疫苗。随着疫苗接种的加速推进,全球死亡率和重症率明显下降,主要国家逐步放开封锁举措。虽然2022年疫情扰动难以完全消除,但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逐渐弱化,新冠疫情或将实现长尾退出。在疫情好转和疫苗普及的背景下,多国有望采取“与病毒共存”的策略,逐渐放松对出行管控的限制,全球将逐渐恢复至疫情前常态。

2.石油需求复苏良好 基本增至疫情前水平

2022年,全球石油需求有望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但增幅缓慢。

当前,美国石油需求已达2100万桶/日,比2019年同期水平高5%;受奥密克戎和德尔塔变异毒株影响,欧洲需求小幅承压,当前已恢复至疫情前的94%;印度及东南亚部分国家解封后,亚洲石油需求恢复势头良好,部分亚洲国家石油需求已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其中受疫情影响,日本、韩国石油需求复苏较为缓慢,我国受国内经济稳步复苏带动,石油需求呈现良好复苏态势。

总体而言,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2022年石油需求都将继续复苏,预计2022年世界石油需求为1亿桶/日左右,比2021年增长400万桶/日左右,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随着各国经济活动逐步恢复正常,多国制订大规模基建计划,有效支撑馏分油需求恢复,但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快,柴油替代进程也不断加速,因此柴油增幅有限。

汽油是2021年三大油种中需求最为强劲的品种,随着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疫苗接种进程持续推进,人们短途出行的需求逐渐恢复,对汽油需求构成强有力支撑。截至2021年12月,美国、印度等国汽油需求已恢复甚至高于疫情前水平。

航煤方面,截至2021年12月中旬,全球国际航班数已恢复至疫情前60%,国内航班数已恢复至疫情前80%。随着全球疫情好转和疫苗接种进程的推进,国际旅行限制措施或进一步放宽,预计2022年航煤复苏将成为亮点,有望占到全球石油需求增量的30%~40%。

此外,在后疫情时代耐用品消费的带动下,预计化工用油需求将保持增长,石脑油和液化石油气(LPG)增长预期乐观。

3.多国迎来政治大年 伊核谈判仍存变数

2022年将是全球重要的政治周期大年,多个国家和地区将迎来重要选举。法国、韩国等国将举行总统大选,美国、日本等国将举行选举,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或将大规模重塑。

美国中期选举存在的不确定性较大。从美国目前的政治经济形势及各方面民调结果来看,民主党2022年中期选举的前景黯淡,共和党有可能夺回对参众两院的主导控制权,并对拜登最后两年总统任期造成巨大冲击与挑战,使美国各项政策产生较大不确定性。

伊朗核问题谈判也是影响2022年石油市场的一大重要变量,很可能是2022年最大的“灰犀牛”事件。2021年11月,伊核谈判第八轮谈判重启,但目前看来,谈判还未在关键问题上取得突破,美伊双方均不愿做出让步,短期看,伊朗原油难以回归市场。

业内人士初步预计,伊核谈判最快在2022年上半年达成协议,伊朗原油将在2022年下半年回归市场,但不排除在其他因素的驱使下,美伊在关键时点达成协议、伊朗原油加速回归市场的可能性。这将使国际油价产生巨大波动。

除伊朗外,利比亚、伊拉克、尼日利亚等重要产油国的政局也将对全球原油供应产生重要影响,俄美关系也将对短期供应产生较大冲击。

4.全球经济持续复苏态势 但将呈现不均衡格局

2022年,世界经济有望继续企稳复苏。随着新冠疫苗的大规模生产,主要产业链逐渐修复,以及各国财政刺激的不断发力,全球经济将继续从疫情的影响中修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4.9%,较2021年增速下降1个百分点。世界银行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为4.3%,较2021年下降1.3个百分点。

美联储预计,2021年美国GDP增速为5.5%,2022年为4%,较预期上调0.2个百分点。

我国经济持续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21年我国GDP增速为8%,2022年预计为5.6%,有望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值得关注的是,全球经济复苏将呈现不均衡格局,疫情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影响大于发达经济体。2007~2009年的次贷危机起源于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并迅速通过金融市场与贸易蔓延至世界各国,发达国家相较于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影响更大。

反观此次全球疫情,由于较高的疫苗接种率与政府大规模的财政支持是推动经济复苏的关键,因此发达国家受到的冲击更小。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发达国家2021年的GDP较疫情前下降2.8%,显著小于发展中国家4.9%的降幅。

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复苏仍面临多重挑战。全球央行持续放水和供应链中断,导致全球多国通胀压力迅速抬升,美国2021年11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8%,创1982年6月以来最大涨幅。欧元区2021年11月CPI上涨4.9%,创下1997年以来新高。德国、加拿大2021年11月CPI也分别创下28年和18年来新高。

对此,全球主要国家央行相继收紧货币政策,美联储宣布开始缩减购债规模,市场普遍预计2022年6月开始加息,包括巴西、新西兰和挪威在内的多个国家已开启首轮加息,从而对全球流动性构成一定抑制。财政政策方面,美国拜登政府1.75万亿美元的经济支出计划遭遇阻力,或抑制经济复苏进程。

5.欧佩克+小幅增产美国产量显著回升

2021年7月18日,欧佩克部长级会议达成共识,决定将减产协议延长至2022年12月,自2021年8月开始逐月增产40万桶/日,直到完全恢复580万桶/日的减产规模。2022年,以沙特和俄罗斯为首的欧佩克+预计继续遵守小幅增产协议。

目前,欧佩克+主要产油国均较好执行减产计划,减产执行率始终维持较高水平。此外,欧佩克+仍将继续每月召开部长级会议,评估减产规模、努力维护市场平稳运行。在当前政策下,预计2022年9月欧佩克+全部减产规模将回归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伊核谈判仍未达成一致,美伊双方就全面取消制裁存在较大分歧,市场预计伊朗原油大幅增长或将推迟至2022年四季度,综上考虑,欧佩克+整体原油产量有望比2021年增长360万桶/日左右。

但是,考虑到全球上游投资减少、欧佩克+剩余产能缩小、俄罗斯产能接近满负荷、安哥拉和尼日利亚难以增产,欧佩克+对供应风险的调节能力下降。

非欧佩克方面,随着国际油价复苏超预期,美国原油产量正迎来稳步回升,截至2021年12月,美国原油产量已回升至1180万桶/日,同比增加80万桶/日,但2021年全年产量仍然为负增长。

美国活跃石油钻机数正加速回归,当前已增至475座,较2019年低位大幅增加309座,创2019年4月以来新高。2022年,美国原油产量预计将比2021年增加70万桶/日,至1190万桶/日。

巴西、加拿大、挪威和哈萨克斯坦等主要产油国的原油产量,预计2022年也将稳步增长,油砂项目投产将支撑加拿大2022年产量比2021年增加18万桶/日。挪威原油产量预计也将继续增长,挪威巨型油田约翰·斯维尔德鲁普二期将在2022年下半年投产,原油产能将增加22万桶/日,至76万桶/日。

2022年,巴西将有Mero-1、Peregrino-2及Buzios等多个深水项目上马,原油产量有望比2021年增长近20万桶/日。整体来看,2022年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主要产油国产量均将出现恢复性增长。

2022年,预计全球石油供应将比2021年增长500万桶/日左右。

6.我国经济稳步增长表观石油需求回暖

2022年,我国经济将继续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国际能源署预计,2022年我国经济增速为5.6%,在全球范围内仍将表现较好。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我国表观石油需求整体呈现恢复态势。

2022年二季度以后,我国石油需求有望逐步回暖,加上盛虹石化投产及浙江石化二期高负荷运行,预计全年我国表观石油需求将有所增加,增幅在30万~50万桶/日。

2021年1~11月,我国进口原油4.67亿吨(约合934万桶/日),同比下降7.3%,为近20年来首次下降。2020年低油价时期,我国进口原油基数较大,加之2021年地炼原油进口配额较2020年有所下降、原油出库增加,导致2021年进口量整体下滑。随着需求继续回暖,咨询机构EA预计,2022年我国原油进口量将增加,在1090万~1120万桶/日。

2021年1~11月,我国出口成品油3846万吨,同比减少9.2%;商务部下发2022年第一批成品油出口配额1300万吨,同比大幅下降56%。随着我国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大进大出”格局发生转变,预计2022年成品油出口将有所下降。

近日,商务部下发2022年第一批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1.09亿吨,比2021年减少11%。随着山东地区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加上部分地炼因倒卖配额被关停,2022年全年配额或较2021年收缩,但由于盛虹石化、浙江石化二期新装置投产,预计将收获额外配额,整体原油进口配额持稳。

7.多国石油库存偏低全球有望逐渐补库

库存是全球供需平衡的最终体现。2022年,由于供应增幅大于需求增幅,全球供需紧平衡态势有望较2021年有所缓解,全球石油市场或启动逐步补库。但是,鉴于基准油目前仍维持前高后低结构,以及油价绝对水平偏高,何时能够补库、补库规模有多大,仍待观察。

目前,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原油库存水平降至近5年最低水平,较2020年最高点降低超3.4亿桶。截至2021年底,全球陆上原油库存为28.4亿桶,较2020年下降2.8亿桶,较2020年高点降低3.7亿桶;陆上成品油库存为5.7亿桶,较2020年最高点降低近1.5亿桶。

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情况来看,国际能源署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末,经合组织国家的商业石油库存已连续5个月下降,2021年10月,总库存环比下降2021万桶,至27.4亿桶,连续8个月低于近5年平均水平,同比降库3.9亿桶。

从可满足天数来看,当前经合组织国家库存可满足93天的石油需求,比2020年下降16天,供应能力较过去有所下降。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