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2版:中国石化报02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总书记夸我像飞行员开飞机”

2021年12月2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王维东 李茂晋
16.8K

讲述人:冉祥国(胜利石油工程公司黄河钻井总公司70183SL钻井队司钻)

本报记者 王维东  通讯员 李茂晋

手握操纵杆,时而按一下按钮,时而点击触摸屏,这是冉祥国每天的工作状态。

“总书记夸我像飞行员开飞机。”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井队时的这一幕,胜利石油工程公司黄河钻井总公司70183SL钻井队司钻冉祥国满心激动。

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登上10.5米高的钻井平台,察看设备运行情况,走进司钻房同正在作业的石油工人亲切交流,让干部员工倍感亲切和温暖,备受鼓舞和激励。

冉祥国说,司钻是钻井作业的“大脑”,掌管着刹把和钻井核心设备的操作。钻井行业流传着一句话,司钻手上“三条命”——油井的命、设备的命、员工的命。其岗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钻井施工过程中,取、移、接钻杆的工序十分复杂,通常需要4名钻工在狭窄的钻井平台上相互配合,利用机械大钳将钻杆移至井口,人工连接好钻杆丝扣,再进行钻进。加上要经常更换钻具钳头,钻工不仅劳动强度很大,而且还有安全风险。

为适应钻井提速提效提质和安全生产需要,胜利石油工程公司自主研发了动力猫道、铁钻工、钻台机械手、钻机集成控制装置和远程实时监控系统等高端自动化装备,只需通过按钮,即可远程完成钻杆、套管等钻具的旋扣连接工作,大大提高了员工的本质安全水平。

走进一体化司钻房,冉祥国手中的刹把引起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注意。“总书记问我,这个就是刹把吗?以前王铁人用的不是‘铁棍子’?”冉祥国回答,王铁人时代是大刹把,现在是操纵杆。

身穿皮袄,手握刹把,目光炯毅——这是铁人王进喜留给世人的铁汉写真,生动刻画了60多年前钻井工人战天斗地、苦干实干的形象。

在冉祥国的记忆里,手动扶刹把是个体力活,需要不停起下管柱,必须忍受在高温、严寒、高强度环境下的长时间作业,那是对工人精力和体能的极大挑战。

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增强了石油工人的幸福感。如今,冉祥国的工作地点从露天搬进了室内,刹把从手动挡换成了自动挡,坐在十几平方米的空调房里,就能轻松完成操作。

“铁人王进喜那会儿拿的是大刹把,看看现在的自动化设备和工作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感叹道。

“我们今后一定利用好自动化装备,打好每一口井。”冉祥国说。最近几年,钻井技术的进步非常快,设备先进了,装备精良了。20多年前,一口4500多米的井需要耗时八九个月。如今,他们用了两个多月就钻进到4768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今,井越钻越深,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下一步,他们将加大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力度,从更深处把“油龙”牵出来。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