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捕碳能手2021年12月2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王维东 贾玉涛 田 坤
讲述人:曹小朋(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总地质师) 本报记者 王维东 通讯员 贾玉涛 田 坤 提到二氧化碳,人们很容易就联想到温室效应。如今,在胜利油田开发人员眼中,它却成了驱油增产、固碳减排的“神器”。 让二氧化碳变废为宝的是胜利油田的杀手锏技术——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胜利油田时,特地考察了中国石化CCUS重点实验室,认真察看了莱113区块CCUS项目应用现场,对这一技术给予充分肯定并强调,要集中资源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提升能源供给质量、利用效率和减碳水平。 “把油驱出来,把碳封地下。”这是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总地质师曹小朋对CCUS技术的定义。他说,CCUS技术通过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提纯,继而投入到原油开采过程,从而实现二氧化碳捕集、驱油与封存一体化应用。 “我们实现了CCUS安全高效工业化应用,已累计注入二氧化碳41万吨,今年底将建成百万吨级CCUS示范工程。”在勘探开发研究院科研楼大厅展板前,当总书记听到这项技术既能驱油提高采收率、增加石油产量,又能在油层中埋存降碳,非常感兴趣,走近展台仔细询问了技术的应用情况和安全可靠性。 今年7月5日,中国石化宣布开启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建设: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涵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3个环节,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CCUS全产业链示范基地。按照规划,2025年胜利油田二氧化碳注入能力300万吨,2030年达到1000万吨。 中国石化CCUS重点实验室主要致力于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承担国家、中国石化CCUS领域的重大科研及生产项目,为CCUS技术创新和应用提供支撑。 曹小朋研究二氧化碳13年,看着二氧化碳驱油技术从实验室一步步走向现场。在中国石化CCUS重点实验室,曹小朋手握一根由地下3000米的岩芯所构成的“金箍棒”, 向记者揭示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的密码:“这根近2米长的“金箍棒”,放入长岩芯物理模拟系统,可以模拟地下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驱油和封存过程。” 二氧化碳驱油是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一项利器。胜利油田有数亿吨石油地质储量,采用传统的水驱开发,效果差强人意。而采用二氧化碳驱油技术不仅有效解决低渗透油藏“注不进、采不出”难题,提高原油采收率,而且还可封存二氧化碳,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莱113区块CCUS项目就是最好的证明。该项目设计注入4口井,目前注入两口井,预计提高采收率17%,累计增油25.5万吨,埋存二氧化碳52万吨,相当于20万辆轿车一年的碳排放量。 10月21日,总书记在莱113区块现场听取了二氧化碳注入装备、驱油原理及二次埋存等情况的汇报。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国家战略,而胜利油田勘探开发主战场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未来,他们将充分利用独特的地理与产业优势,加快培育CCS和CCUS产业,依托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加大二氧化碳驱技术应用,全力打造CCUS全链条示范基地和标杆工程,在“双碳”赛道中,争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绿色标杆企业。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