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2版:中国石化报02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驱动“风光”布新局

2021年12月2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田承帅
16.8K

讲述人:韩 岳(胜利油田新能源开发中心群团工作主管)

田承帅

夜幕降临,莱113井场上的路灯悄然亮了起来。“这里的每一盏路灯上都安装有太阳能板和风车,将光能和风能高效转化为电能,每天能够生产绿电60千瓦时,满足了站场的照明需求。”胜利油田新能源开发中心员工韩岳介绍。

近年来,胜利油田结合自身生产特点,形成了适应油气生产场景的站库余热资源高效利用模式、闲置土地光伏发电自发自用模式、矿区生产和办公区域地热冷热联供模式、井组“光伏+直流母线”多源微网模式、油气生产用热“光热+”替代模式等5种新能源模式。

牢记总书记嘱托,走好绿色发展之路,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是胜利油田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战略部署。

今年,胜利油田新能源发展多点发力,绿色能源正遍布油区每个角落:探索实践“风、光、热、储+多源微网”多能互补模式,营二井区成为油田首个实现碳中和的生产区;5月中旬,首批155辆新能源汽车投入使用,配套设施正加快建设;瞄准油田3万余口废弃井、长停井资源优势,以“取热不取水”形式进行单井换热,满足周边用热、养殖需求,变废为宝;根据电动设备更新需要,扩大充电桩建设;利用光热新能源技术,替代燃气加热炉、高架罐100台以上……

新方式、新技术、新设备,胜利油田结合油气生产全过程各领域应用场景,积极探索多能互补、节能减排发展路径,培育形成独具特色的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为油气生产企业加快能源结构转型、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

近年来,瞄准“净零”目标,胜利油田加快推进新能源建设,累计投产各类新能源项目80个,绿能替代率5%,年均减排二氧化碳30.2万吨。

胜利油田新能源开发中心经理李景营介绍,按照规划,“十四五”期间,胜利油田还要建设500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1500兆瓦集中式光伏项目,清洁电力占比达60%,在风能、氢能、储能和移动供热方面加大研究推广应用力度,探索“风电、光电、谷电+储能”应用的标准化模式,用移动供热替代传统能源。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