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秦宁:17年,专注擦亮“千里眼”

2021年12月17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16.8K

巴丽蒙

12月2日,高光再次打在秦宁身上:站在济南市山东大厦金色礼堂的聚光灯下,她接过“山东省第八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奖章。

从表彰活动现场回来的当天下午,秦宁没有休息,直接回到物探研究院30多人一间的大机房里做课题研究。从担起“物本探源、为国找油”使命的那一刻起,今年36岁的秦宁用了17年的时间专注地去做好这一件事。

选择石油勘探,并非偶然。秦宁的家乡在青岛市平度区。上高中时,她经常听到不远处有放炮的声音,还会看到穿着红工装、背着线缆的人。打听得知,距离她家20公里外的昌邑市柳疃镇,有一个潍北油田,那些人是在到处找石油。

“放炮就能找到石油?”秦宁心中种下了好奇的种子,“如果真能靠这种方式为国家找到石油,那多了不起啊!”她报考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选择了“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

博士毕业后,秦宁放弃留校的机会,拒绝外国公司的邀请,选择胜利油田勘探一线,在基层锻炼自己。她说:“到一线寻找石油很有挑战性,这是项目攻关的前沿,在这儿经受锻炼,增长才干,更能体现我的价值。”

“我至今还记得刚到单位时,和同事做出第一张地下油藏真实剖面图时,内心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对秦宁来说,物探有独特的魅力。

在外人看来,命运的“高光”似乎总是一次次投向她:登上过央视《新闻联播》和《新闻直播间》;申报2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出版3部专著,发表50余篇学术论文;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并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等1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荣誉。

“我并没有过人天赋,也不是什么天才,能拥有现在的成绩不过是因为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罢了。”秦宁已经记不清自己有多少个夜晚与实验相伴到天明。

面对冰冷的计算机和海量数据,在很多人看来,这项工作枯燥得很,秦宁却十分享受这其中的乐趣:“物探是地质工作者的‘眼睛’,采集数据成像的质量决定对地下情况的判断。我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让这双‘眼睛’更亮,力争练就一双‘千里眼’。”秦宁喜欢把自己的工作比作闯关,只不过关卡永远没有终点。

然而,随着油田发展和勘探开发难度逐年加大,石油在地下变得越来越难找,也给这双能够穿透地层的“眼睛”提出了更高要求。

医学上做个CT可以360度照一圈,每个方位都能成像,而物探采集只能在地表拍摄。想要在一个平面把地下轮廓勾勒出来,这项工作的确不易。

不过,再难的事情也怕碰上爱较劲的。胜利油田的勘探开发目标逐渐转向复杂隐蔽油气藏,如何能够给地下油气藏拍出一张更清晰的照片,是秦宁一直思索的问题,因此她萌生了研发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的想法。

那段时间,她就像魔怔了一样,吃饭想,走路想,就连睡觉闭上眼睛还在想,脑子里全是成像的模型和公式。常常为了一个程序问题的解决、一个参数的调试,反反复复十几次。

最终,她带领团队今年创新研发出高斯束成像软件模块,类似于将手机单摄像头照相变成了多摄像头成像,不仅能提高成像分辨率,还为推动胜利油田深度偏移的实用化进程做出贡献。

近年来,胜利油田立志打造“百年胜利”,对于已经走过了60年的老油田,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底气从哪里来?“需要的就是不断发现新储量、新阵地。这对我们搞物探的人来说,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秦宁信念坚定。

这些年胜利的物探技术在不断进步,从三维高精度到高密度,从单点高密度到全节点高密度,一次次技术上的突破,带来的正是储量的发现,还有不受制于人的底气。

在秦宁的工作日志上,规划出了她接下来笃定的奋斗方向:从组合走向单点,从有缆走向无缆,从规则走向随机,从人机交互走向人工智能……

“国家和油田培养了我,我要用手中的技术帮助企业找到更多石油,回报祖国、回报企业。”秦宁憧憬未来,“如果新技术实现突破,地质工作者能够更快看到更高清的地下构造图像,这意味着我们将会发现更多的规模储量,分外期待中。”

秦宁:17年,专注擦亮“千里眼”

作为胜利油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副总工程师、物探研究院首席专家,秦宁多年来秉承敬业奉献的信念,不懈追寻石油的踪迹,始终脚踏实地、严谨至上、精益求精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