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朱长东:41年,
一心扑在工地上

2021年12月17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田元武
16.8K

即将退休的朱长东仍旧整天扑在项目建设的最前沿。

田元武

12月的浙江鱼山岛,北风呼啸,一轮明月从海的那一边升起。在离海岸线不远处,浙江石化二期项目建设工地依旧焊花闪闪、吊车轰鸣。

“朱书记,您还有40多天就退休了,怎么还这么拼?”“干项目和啥时候退休没关系,只要还在项目上,咱就得把工作干好。”12月11日21时,十建公司浙江石化二期项目党支部书记朱长东在施工作业一线巡检。参加工作41年,入党20年,朱长东早把自己的人生同项目建设捆绑在一起。

“朱书记马上就60岁了,我真担心他的身体受不了,但又说服不了他,一眨眼工夫,办公室就没人了,不用猜,他肯定又在现场。”80后项目部经理王坤在施工作业平台上找到了60后的朱长东。

1980年,18岁的朱长东入职十建公司。从那一年开始,朱长东随着项目建设的足迹,走遍大江南北。从齐鲁石化30万吨/年乙烯项目到天津石化PTA(精对苯二甲酸)工程,从燕山石化高压聚乙烯到扬子石化乙烯,从海南炼化到福建联合石化乙烯脱瓶颈改造……56个重点项目建设的历程,一路走来,朱长东从一名管道工人成为项目管理者。

2017年10月,55岁的朱长东成为十建公司浙江石化140万吨/年乙烯装置项目副经理。在年轻人占80%以上的项目管理团队里,朱长东用丰富的项目建设经验和坚韧的工作态度,带领参建员工克服工期紧张、孤岛资源匮乏、气候条件恶劣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充分发挥一名老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顺利实现浙江石化乙烯装置安全、优质、高效、按期开车投料目标。

“朱书记有参加国内9套乙烯项目建设的经验,我们年轻人从他身上既提升了项目管理能力,又感受到了老党员身上的那种带头作用。有朱书记在工地上,我们心里就踏实。”在年轻的项目部副经理姜隆官看来,朱长东既是项目建设的传承者,更是一位带着项目运营团队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引领者。

2020年,浙江石化二期项目两套300万吨/年浆态床渣油加氢、高压聚乙烯等多套装置同时开工,朱长东成为二期项目的党支部书记。他再次为项目建设出谋划策、四处奔波。

“奋战在孤岛,建功在鱼山。”“只有在火热的工地上,我们的人生才有价值。”朱长东每天跑遍浆态床渣油加氢、高压聚乙烯等6套装置施工现场。

“上岗要有上岗的标准,干活儿要有干活儿的标准。项目建设点多面广,施工质量要求高,我们要把支部建在施工作业最前沿,服务项目建设大局,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确保项目管理不放松,施工质量标准不走样,各专业施工标准不降低。”朱长东反复强调。他认为,党支部是实现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在鱼山岛的5年时间里,朱长东带领年轻工程技术人员攻坚克难,先后有16项施工技术创新和13项设备工效提升方案应运而生。模块化施工、二维码仓储管理软件、人员大数据软件等29项技术创新、工效提升成果得到推广应用。

在两套300万吨/年浆态床渣油加氢装置施工中,朱长东带领党支部26名党员发挥突击队优势,实施“一个现场,两个工地”的施工模式,将难度最大、安全风险隐患最多的反应器钢结构框架全部采用地面统一下料、集中焊接、整体运输吊装的模块化施工模式,消除各类安全风险隐患280多个,提升施工工效近4倍,降低人工机具成本500万元。

“项目部各装置模块化施工占比达到70%左右;自动焊使用率达到38%以上,提前19天超额完成公司下达的年度指标任务。”12月10日,在党支部党员大会上,朱长东激动地说。

此时此刻,距离他走完41年职业生涯还有46天,但他的身子依然扑在项目建设的最前沿。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