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防疫“红线”,更是真情“红线”——我所亲历的宁波抗疫——我所亲历的宁波抗疫2021年12月16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邹元辉
邹元辉 冬日清晨,天略有些灰蒙蒙。6点出头,生物钟自然把我唤醒。这是我年休假的第一天。 清早醒来,我和儿子洗漱完毕后晨读。结果半篇书评还没过眼,手机铃便响起了。是住在宁波蛟川的朋友来的,电话那头他的声音很急促:“作家,蛟川这边有核酸异常啦,你要小心啊,做好防范!”我听罢一愣,说实话,先前对“核酸”这个词的印象,都是儿子每次回学校前要“做个核酸”,或者新闻App里不时弹出的“某地出现核酸阳性”。突然之间有人告诉我,我工作的镇海炼化所在的蛟川街道与“核酸阳性”挂上了钩,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 我瞥见他的案头是厚厚一沓稿纸,正在整理疫情信息及辖区相关人员名单,旁边还有一杯早就没了热气却只抿了几小口的咖啡 半倚在沙发上片刻,缓过神来的我放下手中报纸,点开微信,接连不断的“叮咚”声提醒我,这个早晨将是被消息“淹没”的特殊时刻。翻阅单位工作群,同事们各自忙碌着——在岗的有条不紊调配物资,生产线各流程也在稳健运行。而我,正在疫区红线外的宁波鄞州区家中休假。这让我有些坐立不安,于是主动打电话给运行部领导,拟放弃休假,回去上班。领导宽慰我安心创作,说目前人手暂时够了,如果需要届时再通知让我进来。随后通知我要按公司全员核酸要求,就近检测核酸,并做好居家健康检测。 搁下手机,戴上口罩,我赶紧前往医院做核酸。到了医院门口一望,眼眶不禁有些湿润。由于辖区政府部门及时通告有相应旅行史的居民尽快检测,核酸检测点人很多。现场秩序井然,没有人插队,没有人抱怨,大家自觉保持着安全间隔,刷手机的刷手机,闲谈的闲谈,完全没有过分紧张的压迫感。 在预约机器前,分诊护士问我:“最近去过镇海吗?”“我单位就在镇海。”作答时,我有意把背稍稍后倾,想稍微和护士拉开些距离,免得她紧张。不承想,那名护士很淡定,主动安抚我道:“没关系,赶紧去检测一下自己也放心。这是你的条码,检测屋就在左手边。” 回家路上,我接到社区来电,要求我到社区登记报备。签字时,社区工作人员叮嘱我:“这几天别出鄞州区,居家每天两次报体温。”我瞥见他的案头是厚厚一沓稿纸,正在整理疫情信息及辖区相关人员名单,旁边还有一杯早就没了热气却只抿了几小口的咖啡。 在疫情最危险的地方,有一群我的同事、朋友,正在为这座滨海大都市的正常运转开足马力 在微信“朋友圈”里,单位内部彩云系统里,甚至居家办公期间,一天好几十通的物资协调电话里,我看到听到的,都是一群石化人顶着疫情奋战保供的感人故事。 这几天,我联系采购最多的是棉毛衫、棉毛裤、床垫、被单被套,甚至还有一次性短裤。炼化装置不能停,但疫情要求封控,唯一的选择,就是职工不走,留宿厂区。一位领导的妻子告诉我,丈夫这几天忙得连轴转,只抽空给家里来了一通两分钟不到的电话,最后留下的一句问候是“老婆,咱们明年(2022年)见”。 入夜,站在阳台上,远眺马路上车灯通明,塔林油罐之间——在疫情最危险的地方,有一群我的同事、朋友,正在为这座滨海大都市的正常运转开足马力。纵使相隔十几公里,还有“封控区”与“非封控区”的严格界隔。“他们”与“我们”始终紧密地拥抱在一起,不惧病毒、不畏困难、不分你我。 12月9日晚上10点,单位经理在公司内部彩云炼油二部群发了张照片,只见7名新员工正围着班长在中控室的移动白板上学流程,这是单位利用夜班工作空隙,由班长或骨干给新员工传授技术的一种学习方式。照片中新员工戴着口罩专注学习的神情,让我们相信当下的中国人已完全能理性看待突发事件。 即便年轻人,也会用最为本真的胆怯,诠释最为勇敢的担当,并逐渐在作为中拥有淡定、沉稳的心境。从他们身上,我不仅看到了民族的希望,更感受到了磅礴的力量。 “你们宁波现在画了防疫‘红线’,其实也有一条条温暖人间的真情‘红线’啊!” 12月10日晚,单位通知可以通过管控点,向长驻镇海的留守职工转交生活必备品。我马上请示社区书记:“我想请战,核酸是阴性,能否允许我报备离鄞,帮助同事运输行李?”经过缜密考虑,11日一早,我收到了两边的许可。 9时多,同事老曲驱车赶来,捎上我一同前往同事家取物资。老曲是位热心公益的好人,镇海户外应急救援队队员,得过宁波市应急救援比武的第一名。近几年间,无论是水灾还是台风,只要镇海有难处,总能看到他在第一线奔波的身影。 当回程车辆驶出甬江隧道时,柔和的阳光照进车窗,我的眼前好似刹那间绽放出一朵玫瑰,令我心旷神怡。可刚驶到第一个十字路口,无比熟悉的街景变得异常陌生,通往镇海的“大动脉”宁镇公路冷冷清清。如今,头顶的地铁暂停穿梭,公路也被栅栏“切断”,几位值勤人员正忙碌着查验通行证或劝导车辆离开。 车轮继续向前,我们准备在约定的兆龙路口交接物品。此时,进口处已有数辆车停靠路边,现场值勤的工作人员反复耐心地劝说大家:“为了更加精准防控,今天起,只在九龙大道与铸锋路交叉口的隔离检查点进行物资交接。”得知消息,老曲赶紧联系接应人改到新地点交接,我们加大油门,想赶在午休前让每一名留守职工领到他们期盼已久的“家的味道”。 就在此时,一辆厢式货车打着“双闪”,在路口靠边停了下来。工作人员赶忙迎上去,原来是补充进镇海的生活物资运到了。 老曲和我不约而同地萌生了一个想法:虽然没能兼任好“快递小哥”,但我们完全可以志愿当“搬运工”啊。帮忙送妥这批镇海人民急需的宝贵物资,也算是不枉此行了!于是,经工作人员允许,我们撸起袖子加入了搬运队伍。真是人多心齐力量大,还没等我出透汗,满满一车各色物资已稳妥装上接驳皮卡,向最需要它们的地方驶去。 这几日,全国各地的文友陆续来电问候。昨天,一位远在西南的老友,特别叮咛我:“元辉,你单位在防疫‘红线’里吧?千万保重!”我刚想回复他“放心兄弟,我在‘红线’外”,忽然僵住了指尖,旋即删除了对话框里的文字。我点开微信电话,向他报了平安,告诉他我们会提高警惕,保护好自己,“保卫”好宁波。我也将自己目睹的,社区、单位、检查点、网络、爱心商家携手为镇海加油的感人故事,娓娓道给他听。 话别之际,他突然对我说:“元辉,你们宁波现在画了防疫‘红线’,其实也有一条条温暖人间的真情‘红线’啊!”我沉思许久,脑海里不断浮现起这几日亲历的一幕幕。的确,“红线”隔离了他们和我们,更令他们和我们更紧密地团结成“我们”。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