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建南沟儿听夜语

2021年12月16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彭忠福
16.8K

彭忠福

建南沟位于重庆万州的大山深处,江汉油田采气一厂就建在此处。这里的夜来得很快,刚才还见落日余晖,转瞬即是夜幕降临了。

我顶着稀疏的淡淡星光,借着远山近坡的几点灯火,顺着一条乱石铺就的上山路独行。

生长在平原的我,总是对大山有种特殊的感情,她的庄严厚重、沉寂巍然、神秘莫测,让我向往。我总爱将自身放牧于大山之怀,让心灵尽情地旋舞、穿行在大山里的一土一石、一花一木之间。

夜幕下的深山,就像一位熟睡的母亲,静谧得仿佛可以听到她的脉动和呼吸。忽然,从大山深处传来一阵阵银铃般的话语和欣笑声。起初,我以为是临近村女劳作的晚归或结伴的夜游。当声音慢慢接近时,仔细倾听,传来的是标准的普通话。我一下子意识到,那不是村女,一定是建南沟气田里的石油女工。顿时,一种“大家族”的亲切之感油然升起。

我不由自主地加快脚步。朦胧中,几个白色身影靠近,声音也越来越清晰:

“时间过得真快,我到建南山沟快8年了。

“我7年了。

“我也快满月了。这沟儿呀,美是美,就是好清苦哦!”

她们称建南沟为“沟儿”,就像称呼自己的孩子或亲人;又聊起科研中一些点滴,甚至是当初的失误。

“记得刚分到技检室,在一次溶液配制转移中,我为了图省事,悄悄地撤下玻璃棒,直接把溶液倒进试剂瓶,没想到这个小动作被技术员发现了,把我猛批了一顿。我当时心里很生气,不就是一个步骤吗,大惊小怪的,真想离开这个寂寞的地方。后来才知道,每一个检测结果,都是由许多细小结果得来的,少一滴多一滴,都会对后面的分析检测带来误差,都会影响气田生产。现在,我对你们这些新来的员工也是严格要求,细节决定成败!

“哎,我刚来不懂,总是认为差不多就行了,没必要翻来覆去地做。

“那可不行,要对得起我们提供的所有数据,做到问心无愧。责任大着呢!”

3名气田女工的步子舒缓而稳健,言语却是那样坚毅。见到我,她们的话语戛然而止。我让到路的一边,她们慢慢地从我身边走过。然而,她们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我随之转过身。我伫立片刻,目送着她们的背影逐渐模糊、消失在夜幕里,却又隐约地听见她们爽朗的笑声。

我朝山坡一处灯火走去,那是一户人家。临近时,狗吠声刺破寂静的夜空。家主出门探望,见我便问:“你是五七厂来的?”我心里先是一怔,然后肯定地回复他,并问他如何知道我的来处。山民一边端出长条凳,一边对我说:“气田的员工都经常来家里坐坐,相貌大多我都熟悉。若是外来的,大多都是江汉油田的。你们有礼貌、很亲切。”他的孩子都出外打工了,他把气田员工都当作邻居、亲人一样看待。

从里屋走出两个男青年,身穿红色工衣,一看就知是采气厂的员工。“您是从我们油田过来的记者吧?是来采访我们的吗?”高个子说完,就和我坐在一条板凳上。

“你们这么年轻,在这深沟儿里待得习惯吗?”我问。“不瞒您说,刚来时真是郁闷、心塞,现在不了,我们把厂当成了自己的家,都一门心思地想着企业如何发展。”话音未落,家主插话:“我们山里人都希望你们气田越来越大,大了,这沟儿里就热闹了,我们也怕冷清。”

夜深了,我踏上归途,山风吹来,颇感凉意。在这万籁俱寂的夜里,我的思绪填满了心田,填满了人们发自肺腑的、期盼企业发展的、朴素而真切的声音。

此时此刻,我脑海里浮现出一连串采访过的人:净化站里的“铁娘子”、人称“婆婆嘴”的班长魏丽萍,蹲守在建111井的奉献者——女大学毕业生刘玥岚,新婚蜜月在井站度过的“新郎官”龙强……

还有,那在万绿丛中流动的,点点片片红色的身影。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