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那夜,

他在山中历险

2021年11月18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张素军
16.8K

张素军

经常听王海说起他在新疆工作的经历,这位走南闯北的老石油,似乎装着一肚子故事。那些故事或紧张、或欢快、或感动、或惆怅……像一个个坐标,串起了种种石油人生。那天又与他线上相遇,他说:“这次我讲一个最惊险的,想听吗?”

最惊险的?我立刻被吊起了胃口:“快说说,如何惊险?”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1986年,王海从中原油田来到新疆,参加西北石油大会战。那时的他还是个毛头小伙儿,在华北石油局下属的3501钻井队任值班司机。有一次,他奉命到山里煤矿拉煤。车从库车出发,到煤厂要七八个小时。如果白天走,到煤厂正好下班,他要在车上待一夜。于是他选择晚上走,这样凌晨三四点钟到,还可以排上前三名,天一亮就能装车,然后趁白天赶回井队驻地。

那天黄昏,晚霞灿烂,他开着一辆旧式“大解放”出发了。那时新疆的路况不好,山路崎岖不说,还坑坑洼洼。好在路上车不多,没有拥堵避让之扰,车跑得还算顺利。

待晚霞沉入西边天际,夜幕也渐渐合拢了,此时,王海已驱车进入大山深处。山峰耸立,夜色如墨,再加上从山林传来的阵阵涛声,一人一车愈显形单影只。王海将车灯打得雪亮,小心地沿着山路一圈圈爬行。

忽然,他感觉车身一颤:“不好,车坏了!”“车怎么坏了?”我着急,打断他的讲述:“为什么出车前不检查车况?还有,怎么就你一个人出车?”“当然检查了,不过那时的车又老又旧,半路出毛病是常有的事。当时司机也少,就是一人一辆车。”

王海跳下车,用嘴叼着手电筒,双手打开“大解放”的引擎盖。山里风大,吹得他打了个寒战。他扣紧衣服,趴在车上检查故障,手电筒扫来扫去,用手摸摸这儿碰碰那儿。终于,他发现:油管断了。

新疆地广人稀,在野外跑车,倘若不懂修车,根本寸步难行,这让王海练就了一身过硬的修车本领。有一次他戈壁走单骑,车胎被石子屡次扎破,一天连爆5次胎;他修了再跑,照样一路前行。像这种油管断裂之类的小故障对他来说算不上疑难杂症。于是他叼着手电筒,动作麻利地开始修车。

然而,就在车刚修好想松口气时,眼前的一幕让他呆住了:车动了!在缓缓向后溜!而且,不远处,就是悬崖!说时迟、那时快,他猛地打开车门,纵身跳进驾驶室,刹车、点火、启动——车身向前一窜。好!稳住了!

紧握方向盘,他感到心“怦怦”直跳,头上出了一层冷汗!镇定片刻,他又下车,再次检查车辆,但见左边峭壁、右边悬崖,一米开外,就是深渊!好险!

我听得惊心动魄,脑补着当时的画面,想象着他独处险境的一刻,暗自为他揪心。“你怕了吗?”“当时不怕,后来有点怕。”

当天晚上,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王海独自在夜色中坐了一会儿。他想起同样在新疆找石油的父亲,又想起家中操劳的母亲,还想起黏人的弟弟妹妹……“然后呢?”“然后就啥都不想了!上车,走!”

我叹息:“这些经历你家人肯定不知道。”“那是!让家里知道这些干吗?我只告诉他们,新疆的葡萄甜、烤肉香,拉条子筋道、大盘鸡过瘾……还有,新疆的姑娘特漂亮!”说完,他大笑。

我与王海是少年时代的伙伴,我们都是油二代,我们都唱“头顶天山鹅毛雪,面对戈壁大风沙……我为祖国献石油……天不怕地不怕……”只是少年的我们,当时并不知道激昂豪迈的背后有多少令人心动的故事。

我给王海发了个“忍住不哭”的表情包。他笑了,语气轻松地说:“没啥,都是平常。没点特殊经历哪能叫石油人呢!再说,如果不是天南地北找石油,我哪能到处走、到处看,哪能有这么多好故事?”

我让王海把这段“山中历险”记下来,他看后点评了四个字:情景重现!现在王海仍在新疆,再过几年就退休了,为此有些伤感:“舍不得,毕竟这有我的青春呢。”大概觉得这话有点“酸”,说完,他笑了,我也笑了。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