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保持严谨细致的作风

2021年11月15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陈清 张丽霞
16.8K

战斗英雄张富清退伍后又扎根基层的故事,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一个老兵的朴实无华。回想起自己身穿军装的年代,心中充满了自豪;退伍后,我依然无愧于每一个新的身份

陈 清/口述 张丽霞/整理

影视剧《功勋》分别讲述了张富清的三个不同时期的故事,描绘战斗英雄退伍后又扎根基层的故事。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一个老兵的朴实无华的伟大,回想起身穿军装的年代,心中充满了自豪。

一生戎装,一生自豪。

1982年9月12日,18岁的我成为新疆乌鲁木齐军区一名新兵,部队3年激情燃烧的日子,成为我这一生最难忘的时光。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我想只有去过新疆戈壁的人,才会深有感触,入秋的新疆,夜里温度已经是零下,甚至更低。3个月新兵训练,虽然艰苦,但我从未抱怨,这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考验。

每年冬天,我们都要背着报话机、枪和行军干粮等物资,十几斤重,到野外拉练,进行战术训练。1983年12月,边境的雪下得特别大,一脚下去,大雪漫过大腿跟,不一会儿,脚上的鞋子湿了,裤子也湿透了。那时候的我,面对一次又一次的魔鬼训练,都从未退缩,多次受到连队和团边防队嘉奖。

1986年3月,退伍后的我被分到中原油田石油化工总厂(现油气加工技术服务中心)电气车间,从事电工维修。那时候,跟着老师傅帮忙递扳手、铜锤等,记录工作日志,干的都是既简单又琐碎的事情,虽然工作平淡无趣,但我以尽职尽责的态度去完成,没有一句怨言。一次,在零下几十摄氏度的工作环境中,我坚持完成长达5个多小时的蓄电池供电安装工作。在我的心中,只有一个声音,那就是要更加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因为我从未忘记自己曾经是一名军人,退伍不褪色,退役不褪志。

30年,岁月悠悠,无论在部队还是在油田,我都时刻保持着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我将继续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无愧于我的每一个身份。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