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坚定理想信念 把握前进方向

2021年11月15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林海宇
16.8K

编者按:

电视剧《功勋》取材于首批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真实故事,用单元剧的形式,将首批八位功勋人物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的人生华彩篇章与共和国命运串联起来,诠释了他们“忠诚、执着、朴实”的人生品格和献身祖国人民的崇高境界。本期石化员工结合岗位实践谈谈他们对这部剧的感悟。

林海宇

近日,电视剧《功勋》热播,讲述了8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拼搏奋斗的故事。

“革命传承英雄本色”的李延年,先后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不畏艰难困苦,英勇御敌。作为年轻干部,组织上安排去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是信任,更是培养,要以此为荣、激扬奋进,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多经风雨、多见世面,方可增长本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砖添瓦。

“敏而创新,国之锋芒”的于敏,为了国家需要,几番变更研究方向,甘于为中国研制氢弹隐姓埋名三十载。

“沉潜三十年,为华铸重剑”的黄旭华,在人才、技术、资源短缺的境况下,进入与世隔绝的荒岛,在大海的陪伴下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

“喜看稻菽千重浪”的袁隆平,梦想是禾下乘凉,让全世界人远离饥饿,并终其一生为之奋斗。面对诸多困难,他不气馁,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研发的杂交水稻为世界粮食增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得无数人远离饥饿。

“青蒿鹿呦呦,救治亿万人”的屠呦呦,面对枯燥的科研生活,甘之如饴,带领团队数十年如一日地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最终发现青蒿素,拯救了数百万饱受疟疾之苦的病人。

“家国情怀,国之栋梁”孙家栋,将六十多年的年华奉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在研制试验过程中,深入实际、艰苦奋斗,带领科技人员攻坚克难,在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领域开创了新的天地。这些功勋人物虽在不同领域,但都是一生执着于一事,作出卓越贡献。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流金岁月里留下深刻笔画的功勋人物不会被人民忘记,值得我们学习。

每一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自己要完成的任务,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使命。找到自己在时代的位置,也就找到了自己该走的路,该做的事。就像张富清的人生故事所展示的“为祖国奉献青春”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哪里的老百姓需要你,你就该去哪里”。

这不禁让我联想起本岗位的工作。档案工作是一项默默无闻的工作,常常被认为是可有可无。但是它能够辅助其他工作,并提高效率,为生产装置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为企业正常生产保驾护航,这就是档案工作的最大价值,也是档案人的最大快乐。

新时代的“功勋”,正召唤着我们勇立潮头、奋楫争先、拼搏进取。身为中国石化的员工,我们要向8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学习,常修信念之基,坚定理想信念,把握前进方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履职尽责,执着追求,砥砺奋进。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