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5版:中国石化报05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传统能源、新能源需长期两手抓

2021年11月12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16.8K

    问:专家认为此次能源危机的深层原因在于新旧能源交替过程中,能源供应“青黄不接”。您对这一观点怎么看?

    单葆国:这个说法不准确。

    在能源转型过程中,传统能源逐渐退出,新能源加快发展,这是大势所趋。在新能源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传统能源要发挥重要的能源供应基础性保底作用。如何实现好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之间的有序有效衔接,是决定能源转型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考量。

    当前,全球能源消费还是以化石能源为主,2019年全球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仍在80%以上;在短时间内,新能源还难以担当重任,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内,传统能源要为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做支撑,做好各种极端情况下的应急预案,为能源转型下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陆如泉:在全球范围内,化石能源体系尚无法被大规模替代,民众消费模式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在此之前,要扭转天然气价格暴涨和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的局面,唯一且可行的办法就是增加供给,也就是增加油气等化石能源的资本投入。

    对中国而言,要有效应对能源短缺和价格暴涨,对内应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尽可能增加有效供给;对外要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真正将“一带一路”打造成为全球规模最大、运作最实、经营最好、质量最高的经济合作平台,以此对冲大国博弈带来的各种挑战。

    佘建跃:所谓能源供应“青黄不接”,就是认为新能源比重过大,造成能源供给的波动性增大,而化石能源投入减少,会造成后续能源供给很大的波动和局部缺口。这个问题确实需要重视,但也恰恰说明,我们的新能源投资还是少了,储能等配套的基础设施慢了,满足不了经济增长对清洁能源的需求。面对这次出现的问题,不应该走回发展化石能源的老路,还是应该从发展新能源的角度去解决矛盾,否则全球变暖将给人类带来更大的灾难。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