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5版:中国石化报05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能源转型不引发“危机”是底线

2021年11月12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16.8K

    问:针对此次能源短缺,在能源发展转型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吸取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

    佘建跃:鉴于目前新能源的波动、储能不足,短期内必须保留较强的化石能源应急能力,就是仍然需要维持一定数量的化石能源储备。维持库存于合理水平,就可以减少投机炒作的力度。化石能源的储备,既要有战略性的又要有商业性的要求。而且储备要做到招之能来,到之能用。而对库存储备的数据公开,也是有必要的,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

    侯 晖: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各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大势所趋,不会改变,但能源转型需要几十年的过程,要高度关注能源安全问题。

    一是此次欧洲能源短缺暴露了能源激进转型的弊端,在储能技术没有突破的情况下,极端天气导致能源供应大幅波动,将会引起短期“能源荒”频繁发生,要在风能太阳能发电上有所突破,储能是关键。充足的多渠道供应和可短时间灵活替换的多品种能源供应,是保障能源安全的主要手段。

    二是必须加强能源自身保障供应能力。欧洲关闭燃煤电厂、关闭核能、高度依赖天然气,而多个北海天然气田面临枯竭,荷兰最大气田格罗宁根气田将在2022年关闭,进一步加剧了欧洲各国对俄罗斯等外部天然气的依赖,一旦供应出现问题,只能束手无策。

    三是能源转型不能引发能源危机,甚至经济危机,这是底线。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应当平稳过渡,需要整个国家治理体系尤其是地方治理体系科学化、现代化、精准化。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