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5版:中国石化报05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新闻综述

2021年11月12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16.8K

    10月以来,全球范围内能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英国油荒、欧洲气荒、印度煤荒等频频上演。历史上首次出现全球范围内三大传统化石能源价格大幅飙升,天然气、煤炭、电力等能源价格纷纷上涨至历史高位。尽管近期煤炭和天然气价格有所回落,但随着北半球逐步进入取暖季,这场能源价格飙升持续多久仍未可知。

    三大化石能源价格大幅飙升

    10月以来,欧洲、亚太液化天然气(LNG)价格均上涨至3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之上,并不断突破历史新高。11月以来,随着俄罗斯增加对欧洲天然气供应,欧洲LNG期货价格回落在2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左右,但亚太地区LNG价格仍维持在30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左右的高位。

    10月初,亚太JKM的LNG现货价格一度涨至56.33美元/百万英热单位,是去年同期水平的11倍;美国亨利枢纽价格触及6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同比上涨141%。按同等热量单位换算,当前亚洲LNG的价格相当于油价达到178美元/桶。

    国际原油价格尽管涨势稍弱,但也站稳80美元/桶上方,为7年来的最高水平,石油相对于天然气的经济性显著提升。

    煤炭价格不断刷新历史纪录。近年来,在全球能源转型与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下,全球范围内煤炭投资和煤炭产量总体趋降,而后疫情时代需求的迅速复苏又带来电力需求和煤炭需求猛增。

    10月,郑商所动力煤期货一度突破1900元/吨,同比上涨320%;澳大利亚煤炭期货飙升到1500元/吨以上,自去年9月以来翻了4倍。

    欧洲电价猛涨

    发电原料价格的飙涨,大幅推升了欧美的发电成本。欧洲大陆多个国家电价较去年同期上涨4~5倍,英国上涨幅度超过7倍,创下自1999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今年冬天,欧洲可能有数千万家庭无法负担供暖费用,陷入所谓的“能源贫困”;美国电力平均零售价格达到了11.3美分/千瓦时,超过过去3年同期水平,居民用电上涨至13.9美分/千瓦时,创历史新高。

    欧美能源危机蔓延至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其国内火力发电激增,由于进口煤价大涨,印度能源交易所9月平均电价上涨了63%。

    冷冬预期下,“能源危机”或进一步发酵

    美国国家气象局预测,今年冬天发生拉尼娜现象的可能性为70%~80%,在冷冬预期和全球经济活动恢复带动下,全球天然气市场将继续维持供应紧张。不同于煤炭和天然气的“硬短缺”,石油市场仍拥有500万桶/日左右的剩余产能,但欧佩克+未扩大增产计划,美国原油产量回升缓慢。

    专家认为,随着冬季到来,整体用电季节性回升,叠加传统能源供应难以快速增加,不排除后续全球能源危机或将进一步发酵。

    双碳目标下能源供需矛盾或长期持续

    长期来看,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主导下,能源供需矛盾将长期存在。

    2021年5月18日,国际能源署发表的《2050年净零排放:全球能源系统路线图》提出,为保证2050年实现全球净零排放,需要立即停止化石能源,尤其是油气项目新的投资。

    受制于碳中和政策,传统能源仍有主动收缩产能的趋势。天然气虽然在当前受到热捧,但作为转型中的过渡能源,其供需平衡格局可能被逐渐打破,天然气作为廉价能源的时代或已终结。而新能源尽管发展迅速,但储能技术进展比较缓慢,由于风能、光伏等受天气环境影响较大,随着能源转型的持续推进,供给端的波动性将继续增加。

    (本文由联合石化市场战略部提供;石油商业储备公司伍叶露对本文亦有贡献)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