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在内蒙古漫无边际的戈壁深处,在两个油区之间150公里处,这棵胡杨树如同一位最忠实的观众,目睹着石油人的奔波忙碌,记录着石油事业发展的点点滴滴

一棵信号树

2021年11月1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王鹏
16.8K

王  鹏

从内蒙古白音查干凹陷前往查干凹陷,两个油区之间相隔大约300公里的路程。走到一半位置,也就是途中150公里左右处,有一处被石油人交口传颂的地标性景点,一棵历尽沧桑、独一无二的歪脖胡杨树。

这棵胡杨位置特殊,造型奇特,来往经过的经纬公司中原测控公司员工张山和他的同事亲切地称它为“我们的信号树”。

(一)

这棵信号树,确切地说,这棵被掩藏于公路东侧一个小山坡背后的胡杨,生长在一处较为平坦的戈壁谷地,四周隆起几十米高的山包,在一定程度上为它遮挡了风雨沙尘,使胡杨所在的地方成了一个天然的小盆地。

在石油人发现它之前,不知道它已静悄悄在这里生长了多少年。据一名骑摩托车路过的蒙古族大叔介绍,这棵胡杨有二三百年的树龄。难以想象,数百年来,它自己默默在这里屹立着、生长着,见证了多少岁月更迭、风云变迁。

树身不是直立的,从根部分裂成两个部分,一部分腰部向一侧方向斜斜弯曲,另外一部分匍匐紧挨着地面,前段努力地抬起头来。树身斑驳苍老,各自斜斜地延伸到十多米远的地方,六七个树枝,坚挺地昂首朝着天空生长。或许是为了适应如此干旱的环境,叶片很小,却互相挤挨着。

这棵胡杨的树冠整体很大,伸展开来,覆盖五六十平方米的面积范围,像一位母亲舒展开双臂,紧紧护卫着身下的土地。

无论是从查干还是白音查干出发,走到这里都需要两个小时左右。于是,每次两地之间往返抵达这里时,张山和同事都要停下车,走到歪脖胡杨树下,一是放松下颠簸劳累的身体,二是想在树下坐一坐、聊聊天,看看它有什么新的变化,亲近亲近这位特殊的家人。

(二)

漫无边际的戈壁上,除了骆驼刺、稀疏的野草,根本没有其他高一些的植物。在如此荒凉之处,突兀地生长出了这么一棵胡杨,不能不说这是一种神奇,或者说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之所以被张山他们称为“信号树”,是因为他们和这棵胡杨之间有着特殊的渊源。

那是2013年夏天,一次行驶途中,车子突然熄火,怎么也发动不起来,抛锚了。

司机李师傅跳下车,掀开前车厢盖,一通检查和捣鼓。过了一会儿,上衣都湿透的他无奈地朝大家摇了摇头。故障问题比较严重,如果没有专业检修人员赶来,自己是维修不好的。

8月的内蒙古,40摄氏度的地面像下了火,空气中的温度更甚,有60多摄氏度。车子发动不了,车内的空调就没办法使用,暴晒在炎炎烈日下的车子,就像一个会冒烟的蒸笼。

车内肯定是没法待了,一行几人下了车,可周围光秃秃的戈壁,别说牧民人家了,连一处可以躲避的洞穴或者水渠都没有。

这条路,是油田为了勘探开发专门修建的,平时除了石油车辆,很少有其他人经过。手机没有信号,干等了半个小时,不见一个车影或者人影,大家已经眼冒金星了。在太阳下暴虐着,不知道要等多长时间才能遇到救援,再站上个把小时,人也会跟鱼干一样,非被晒化虚脱不可。

“怎么办?”带车跑井的项目负责人张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多次经过这里的司机,看了看四周的地形,又呼哧呼哧爬到一处高坡上转动身子四处眺望。“有了,坡背后那边有棵大树!”司机惊喜地喊叫了起来。

大家不由得纷纷爬上高坡来看。确实,因为恰好是这个高坡遮挡了视线,路过的人轻易不会发现坡背后竟然还有一棵树。

这下发现了新大陆。西部和中原内地不同,尽管同样炎热的阳光同样的高温,但是只要有阴影的地方,就十分凉爽。于是,躲在大树下等待救援车辆的几个人,找到了避免成为“鱼干”的救命场所。

更离奇的是,刚才在车辆抛锚的地方,四周都没有手机信号,来到树这里,信号竟然出现了微弱的一格。

天无绝人之路,于是,狂喜的张山拨通了项目部的电话,告知了车辆抛锚的路牌公里位置,项目部值班人员立即落实乌拉特中旗的维修人员,并随即告知张山,维修车辆和人员两个多小时后就会赶到。

“这真是一棵信号树啊,它救了我们的命!”随口之中,这棵树有了一个石油人赋予的新名字。

(三)

张山他们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于是不久后,在“两干”工作的石油人都知道了这棵神秘的胡杨,以及它所在的位置。从此,这棵树成了大家在途中专门驻车停下来休息之地。在这里歇歇脚,捡拾下四周山坡的石榴石、风凌石,给前后方打个电话报个平安,成了大家不约而同的习惯。

春秋季节,这里多沙尘暴,冬天又经常发生白毛风。遇到这样恶劣的天气,视线会十分模糊,看不太清楚道路状况。如果是恰好距离信号树不远,就可以坚持着再开段行程,把车子拐到胡杨所在的山窝处避一避。四周山包形成的天然屏障,能够抵挡下风沙肆虐,等沙尘暴或者白毛风减弱了一些后,再继续前行。

时光如水,一年一年过去,戈壁上慢慢多了一些绿意,张山他们也在“两干”油区取得了不少的勘探发现。白音查干油区面积逐渐扩大,查干凹陷也先后建成了“吉祥油田”“如意油田”,一片片的抽油机,就像张山他们新栽下的一棵棵信号树,繁忙地运转、快乐地歌唱起来。

这时候,在张山他们心里,胡杨已经不仅仅是一棵可以提供信号、能够避险、用来休息放松身心的树木,更多的是一种越来越浓厚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又是无法完全能够用语言表达的。

在大家心中,它就是自己的家人。它陪伴着自己,走过了艰苦奋斗的岁月,品尝过许多的沧桑艰险,在他们的人生历程中留下了深深的、不可磨灭的烙印。

2020年的春天,因为工作需要,张山被调离了内蒙古工区,去了其他地方。

虽然和信号树挥手告别,无法再见到它,可是,在梦中,张山还会时不时地遇到它。它的树身依旧那样顽强延伸着,它的胸怀依旧那样博大宽广着。每次从梦中醒来,张山都不由得眼眶湿润。

张山把他曾经拍摄的信号树,那张名字叫“生命之歌”、在油田的摄影比赛中获得过优秀奖项的照片,一直带在身边。

因为,那是对他,还有他们经历的风风雨雨,曾经付出的青春热血最好的见证。

(中国石化散文创作大赛获奖作品)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