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检修+改造+新建:为企业转型发展赋能2021年11月09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9月24日20时36分,齐鲁石化乙烯装置一次开车成功,产出合格产品,圆满实现“环保停工、安全检修、一次开车成功”的检修总目标。 为顺利完成“四年一修”,齐鲁石化提前统筹协调施工力量,对检修现场实行5S标准化管理,采取网格化措施,筑牢安全环保防护墙,确保检修进度总体受控。同时,他们利用大检修的有利契机,对相关设备进行改造升级,并加快新能源项目建设步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 检 全面深度检修,为装置下一个周期安稳长满优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8月2日,伴随着烯烃厂裂解装置进入停车阶段,齐鲁石化2021年检修正式拉开帷幕。此次检修涉及27套主要装置9000余个项目,同步实施70余项技改技措项目,有外来施工人员近1.1万人,时间紧、任务重、规模大、要求高、人员多,可以说是齐鲁石化检修史上任务最艰巨的一次。 面对此种情况,按照“早动手、细安排、严要求、抓落实”的原则,齐鲁石化精心部署、严密布控、科学统筹,不断优化装置停开工方案,加强施工建设全流程管控,着力打造5S标准化检修现场,确保检修工作高质量推进。 走进各装置检修现场,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铺满彩条布或胶皮垫的地面。现场工器具、拆卸下来的零部件,都分门别类地摆放在专属区域,干净整齐,方便施工人员随时取用。“现场推行5S标准化管理,不仅有助于实现安全文明检修,而且有效节省了空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创造了干净整洁的检修环境。”齐鲁石化生产运行维护中心张元涛介绍,作业完毕后,参检人员都会及时清理现场垃圾,将检修设备擦拭干净,真正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安全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也是检修工作最关注的重点。检修期间,各检修现场严格实行“四级”网格化安全管理制度,层层把关,以“日常督查+驻厂督查+第三方专业督查+夜间督查”模式,全天候开展现场安全监管,并对查出的问题每天汇总、通报,严格考核问责,坚决对一切违章“零容忍”。检修期间,该公司先后下达停工整改通知单20份,通报典型问题300多个、立查立改问题900多个,有11人被列入黑名单,筑牢了检修现场作业的安全堤坝。 “检修质量的好与坏,不仅关系到装置能否按时开工,而且对装置下一周期的运行质量影响重大。因此,我们必须尽全力保证每一套装置的检修质量经得起检验!”齐鲁石化2021年装置停工检修改造项目管理部副经理刘志民斩钉截铁地说。 在项目管理部的统筹下,各单位严格落实三级质量保障体系,对每一个项目实行联合验收、逐级签字、备案备查、永久追溯,做到“谁的问题谁负责、谁的责任追溯谁”,实现了检修质量闭环管理。 “今年,我们还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大检修管理信息平台,助力检修工作高效开展。不仅实现了检修日报线上提报、自动汇总,而且能对检修进度进行实时展示。”刘志民介绍,利用管理信息平台,重点项目可根据施工统筹节点进行量化展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9月12日下午5时,27套主要装置检修完毕顺利交出,陆续进入开工阶段,比计划提前了15个小时。 改 设备升级改造提高运行效率,为绿色高效发展奠定基础 四年一修,不但要给老装置“治病”,而且要为旧设备升级。 借助此次契机,齐鲁石化对不少附属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涉及项目达266个。“对这些设备按照最新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改造后,装置的运行效率将会有较大提升,为企业绿色高效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刘志民说。 炼油厂第三套常减压装置是炼油环节中的关键设备,主要用来加工进口原油,此次实施的改造内容包括管线与设备的材质升级,以更好适应高硫原油加工、助力企业绿色生产。 在项目改造中,常压塔和侧线汽提塔的更换,是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因年久锈蚀严重,汽提塔的塔体与塔基难以分离,施工人员使用千斤顶、风镐等工具,开展细致作业,历经3个小时,将旧塔体分离吊出,并于翌日顺利完成新塔吊装。 经过紧张施工,9月23日10时,炼油厂第三套常减压装置加热炉点火成功,改造项目顺利完成;9月25日6时,该装置产出合格产品,开始稳定运行。 “通过此次升级,该装置抗腐蚀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消除了高温部位腐蚀速率偏高导致的泄漏隐患,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原油采购,实现降本增效。”齐鲁石化工程部项目管理科高鹏介绍。 炼油厂设备改造的另一场“重头戏”是连续重整装置的配套设施建设。2013年,该装置产能从60万吨/年扩容到80万吨/年,但配套的加热炉、重整反应器、循环氢压缩机等并未同步升级。近年来,随着上游装置原料发生变化,重整产品已无法满足芳烃装置的进料需求,因此,齐鲁石化投入逾3000万元,对该装置配套设施进行优化改造。 “连续重整装置主要为下游芳烃装置提供原料,其配套设施改造完成后,原油采购和加工范围得到拓宽,装置产能将大幅提升,不仅能有效改善芳烃装置产品质量,而且环保和经济效益会更加突出。”齐鲁石化工程部项目管理科科长赵强说。 近年来,随着齐鲁石化新建生产项目相继投产,加上热电厂部分发电机组关停、改造,供电能力已无法满足乙烯新区的生产需求。借助此次大修契机,该公司决定对热电厂220千伏变电站进行增容改造,进一步优化电网结构。 “这项改造最难的,是需横跨胶济铁路开展架线作业。而且按照要求,作业只能在夜间12点到凌晨1点之间进行。”热电厂副经理刘海涛介绍。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悄然在夜色中打响。热电厂与承包商单位多次细化对接操作方案,严格做好安全施工管理,确认现场条件后及时开具作业票,搭建横跨铁路钢轨的跨架、无人机拉线、铺设绝缘杆……推动各项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在多方的紧密配合之下,项目改造提前完成。 “该项目投运后,电网容量比改造前增加了一倍,为企业稳定生产和今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刘海涛说。 建 新项目建设提速,为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积聚新动能 大检修在热火朝天地展开,新能源项目的建设步伐也并未停下。 8月23日,在齐鲁石化氯碱厂氢气压缩充装系统项目建设现场,设备基础施工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生产技术科员工李小春每天都会到现场,对施工质量进行仔细检查。据介绍,利用此次检修契机,他们提前完成了项目公用工程管线接口预留,为后续设备施工奠定了有利基础。 齐鲁石化氯碱厂是全国最大的氯碱生产基地之一,其副产氢气纯度高达99.99%,完全可作为清洁能源使用。“目前,我们的副产氢气经过洗涤、干燥、脱氧等工序,主要供炼油厂加氢装置使用。”齐鲁石化高级专家李兆华说,“这么好的氢气,只能我们自己用,实在有点‘大材小用’。所以,我们新建了氢气充装系统,把优质资源与社会共享。” 为了使高品质清洁能源早日供应社会,该公司加速推进氢气压缩充装系统项目建设,积极协调统筹土建、设备基础施工、物资采购等工作。氯碱厂还利用检修停工的机会,完成了烧碱装置旧干燥塔的更新改造,进一步提升了氢气质量。 近日,氢气充装项目各类基础施工已完成,进入设备安装阶段。该项目建成投用后,齐鲁石化年氢气充装能力将达到千万立方米,氯碱厂副产氢气可充装至氢气长管钢瓶拖车,进行远距离运输,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有效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同样一片忙碌景象的,还有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现场。9月6日,在该项目建设场地,施工人员正将清理出来的杂物过筛分类、装袋后外运。 据齐鲁石化第二化肥厂负责人孙雨介绍,自7月5日项目建设启动以来,他们按照规划进度挂图作战,有序推进项目工艺包设计、基础设计、长周期设备订货等工作。日前,该项目全部核心设备技术协议签订已完成,基础设计获集团公司批复,下一步将加快设备采购进度,争取按期中交。 “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将以齐鲁石化第二化肥厂煤制气装置排放的二氧化碳尾气为原料,生产液态二氧化碳产品送往胜利油田驱油,不仅可实现节能减排,而且能大幅提高油田采收率。”孙雨说。 在完成地质测绘、勘察、场地平整、基础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后,9月30日,齐鲁石化首个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也拉开帷幕。该项目利用物资装备中心闲置的露天库房场地,建设地面光伏电站,装机容量达10兆瓦。 “该项目按照公司投资、自主运营的模式建设,所发电量由公司内部电网全部消纳。”齐鲁石化科技发展部规划管理科廖聪介绍。项目建成投用后,不仅能降低外购电力成本,而且可有效减少一次能源燃煤用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为早日实现“双碳”目标做出贡献。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