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高桥石化炼油装置大检修全面铺开,两套催化装置烟气有色烟羽治理项目建设已初具规模。该项目主要作用是消除催化装置烟囱排放蒸汽形成的“白烟”。投用后,高桥石化整个生产区域将彻底消烟。
11月6日,是高桥石化成立40周年纪念日。一代又一代高桥石化人不忘产业报国初心,坚持自主创新,努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发挥重要作用,逐步成长为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和清洁油品生产基地。如今,高桥石化聚焦“双碳”目标,积极落实节能减排,全力打造安全、绿色、领先的城市型工厂。
改革创业 “从零到一”多项突破
高桥石化储运罐区内,有一幢低矮的旧式小洋房,满墙的爬山虎里隐隐地漏出点点黄墙红瓦。这里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桥石化前身上海炼油厂的办公楼。当时炼油厂内仅有6个小油罐、4座旧仓库及相当简陋的废机油处理和化验设施。也就是在这里,上海乃至全国炼油化工的发展实现了诸多“从零到一”的突破。
高桥石化的诞生,本身就是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成果。1981年,时任上海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陈锦华牵头落实,经过多方协调,到11月6日,上海高桥石油化工公司正式成立。
高桥石化的成立是由国务院直接批准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联合的大型经济实体,由原来分属国家几个部委的上海炼油厂、高桥化工厂、上海第二化学纤维厂、上海合成洗涤剂二厂、上海石油化学研究所、高桥热电厂等企业联合组成。
1986年4月25日,高桥石化成立的上海高桥-宝兰山有限公司,是加拿大在上海首家合资企业,为改革开放种下“试验田”。至今,高桥石化分别与德国巴斯夫、美国雪佛龙、日本三井、韩国SK等公司携手合作并成立了9家合资企业,多种经营方式为公司茁壮成长增添活力。
在化工产业建设中,高桥石化抓住上海化学工业区的开发机遇,在2001年1月打下园区全面建设第一根桩后,建成苯酚丙酮、丁苯橡胶、ABS等装置。其中,苯酚丙酮装置成为同期全国最大的同类型装置,苯酚产品质量达到聚碳级,丙酮产品质量达到医药级,实现产品升级换代,有力推动了产品出口。
40年来,高桥石化原油加工能力从430万吨/年提升到1300万吨/年,化工产品实物量从6.5万吨/年提升到50万吨/年,总资产从近5亿元增加到342亿元,累计加工原油29217万吨,累计上缴利税1163亿元,相当于再造了7个新高桥。
聚焦“双碳” 蹄疾步稳加快城市型工厂建设
9月22日,中国石化、中远海运、中国东航在上海联合举行我国首船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石油认证仪式。
为什么碳中和石油要在高桥石化炼制?其重要因素是高桥石化有着聚焦“双碳”目标的决心,以及自身完备的原油加工条件带来的底气。
高桥石化在碳排放交易管理上一直走在同行的前列。他们针对原油加工碳排放产业链的复杂性,规范地计算全周期碳排放,能准确、清晰、快速地完成石油炼制过程中碳排放核查报告,主动承担CCER(核证自愿减排量)账户交易并在对应登记簿进行减排量注销操作。
2013年11月,上海市碳交易正式启动,高桥石化作为试点企业,在碳交易启动后,是当时碳交易市场第一笔成交的企业。
高桥石化一方面注重碳排放交易管理,另一方面聚焦全国2030年、上海市2025年实现碳达峰目标,不断加大先进传质、传热技术及装备的投入,努力提能效、降排放。“十三五”期间,陆续建设完成加热炉节能、机泵节电、低温热系统优化三大类共18项成效显著的节能减排技措项目,投入资金6500余万元,相当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近9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十四五”开局之年,高桥石化的供电煤耗优化改造项目于9月在热电部启动,项目通过提高大型机组设备能效来大幅降低供电煤耗。投用后,相当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5万余吨二氧化碳当量。
2018年至2020年,上海实施了第七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也是高桥石化同步实施环保治理见到成效的三年。三年间,随着废水提标改造、废气超低排放改造等53项污染防治攻坚项目陆续竣工和投用,高桥石化生产过程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削减,排放浓度平均值降到行业标准限值的22.89%,部分指标提前实现中国石化2022年减排目标。
2020年,高桥石化成功通过中国石化“绿色企业”创建审核,向城市型绿色炼化企业标杆迈进。
2020年9月9日,全国首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纯氢气生产示范装置在高桥石化建成投用。该装置以低成本的炼油装置副产氢气为原料,生产燃料电池车用高品质氢气,运行结果显示出投资少、占地小、能耗低等优势,解除了燃料电池车用高品质氢气的成本瓶颈。
行业领跑 提质升级满足人民生活新需求
今年7月,我国汽车排放标准全面进入国6时代。在车辆尾气排放污染物大幅降低的背后,是高桥石化持续提升油品质量的不懈努力。
“从2000年开始的低烯烃汽油到2018年国6标准汽柴油,我们用18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几十年的油品升级之路,主要指标都做到与国际接轨。未来我们更要从跟跑者变成领跑者。” 高桥石化炼油工艺高级专家林荣兴说。
时间回到20世纪90年代末,一项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全新炼油工艺MIP(最大化产异构烷烃工艺)技术悄然诞生。为了磨合新技术,企业要停下目前的生产任务,改造所有设备。没有炼油厂愿意第一个“吃螃蟹”。为了早日产出清洁汽油,高桥石化勇担重任,在多方求证生产工艺可行性后,承接了这项任务。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高桥石化3号催化装置MIP技术改造于2002年开工一次成功,“绿色汽油”走进上海的每个加油站。同时,该技术成功开启了国家降烯烃的技术路径,为后续的油品优化打下基础。
如今,MIP技术已经广泛用于炼油企业,烯烃含量从国1的35%降到国6的18%。高桥石化年均生产销售汽油在上海占比50%、柴油占比55%。每月持续向上海两大机场提供总量近8万吨的航空燃料,相当于为9400多架飞机加注燃料;作为环保型燃料的低硫船用燃料油占中国石化直供上海港55%以上的份额,为上海打造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的航运经济中心提供保障。
强根筑魂 持续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
40年来,高桥石化将党建与生产经营工作互融,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其中,围绕重点任务,持续深入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模范岗、党员突击队、党员传帮带、党员项目攻关责任小组等工作,一直是公司各级党组织将党员先进性要求转化为创先争优具体行动的平台,带动引领广大干部员工中汇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
高桥石化抓实群众性竞赛活动。通过开展“五比”、“安康杯”、“安全环保1000班组”、青工百日安全竞赛、“号手岗队”创建等丰富多样的竞赛活动,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组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近期,高桥石化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最紧要任务,并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胜利油田时的重要指示,深刻领悟其中蕴含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道路、政治原则,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凝聚起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和力量。
面向未来,高桥石化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担当,聚焦构建“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传承石油精神,弘扬石化传统,融入上海“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定位,形成“1233”发展格局。
40年初心不改,创业蓝图已绘就,矢志奋斗正当时。高桥石化将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志创一流,逐步形成“高桥老区板块、上海化工区板块、合资合作板块”三点发力态势,建立“润滑油石蜡特色产业链”“绿色低碳高新材料产业链”构想,不断加快推动提质转型升级发展,以更高的起点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版文图由徐峥辉 陈鸣启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