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2版:中国石化报02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业界圆桌

2021年10月15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赵书萱 胡拥军 张亚培 叶迎春 王维东 孙宝翔
16.8K

    ◆访谈嘉宾:

    曲宏亮 燕山石化副总经理 

    张利军 上海石化生产部副总经理 

    黄海鹏 茂名石化生产管理部副经理 

    陈 曦 南化研究院气体净化研发中心主任 

    孙 东 胜利油田技术检测中心首席专家 

    张志智 大连院高级工程师 

    ●石油石化行业碳资产管理包括碳盘查、碳交易、碳履约、碳减排等内容,未来碳税、碳关税一旦征收,将开启国内外企业低碳竞争,直接关乎企业生存发展

    ●碳资产管理一定要纳入企业管理全过程,和企业生产、节能降耗、科技开发、技术攻关、重大项目统筹起来,有严格的考核机制

    ●上中下游企业特点不同,油田企业应重点关注逸散放空排放,炼化企业可针对固定排放源采取减排措施,油品销售企业可加强绿电应用

    1.国内外石油石化行业碳资产管理现状和未来趋势是怎样的?

    黄海鹏:石化行业用能结构复杂、工艺技术难度较大,低碳转型难度也大,未来在行业发展方面重点向“油转化”转型,过渡期间实现碳达峰。

    国外一些石油石化企业高度重视低碳产品和零碳产品开发,已成立专门的碳资产管理部门,制度和体系较完善,在碳交易、碳税管理等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碳减排资金投入较大。在产品竞争力方面,国际上的先进企业如巴斯夫早已提出低碳产品目标,未来国内石油石化企业要加快推进碳足迹、碳标签研究,运用碳金融实现更多碳收益。未来,碳税、碳关税一旦征收,将开启国内外石油石化企业的低碳竞争,直接关乎企业生存发展。

    孙 东:目前,无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大家都在研究“双碳”目标的影响。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在碳资产管理方面更具领先优势,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企业纷纷制定自己的碳中和目标、实施方案及相应核算标准。与国外领先企业相比,国内碳资产管理起步较晚。国外一些石油石化企业已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碳资产核算管理方法。国内企业可以参考国外成熟经验,结合管理现状,研究开发适用于自身的管理体系。

    陈 曦:就国内来看,我国大型央企碳资产管理做得较好。中国石化很早就成立能源管理与环境保护部,对碳资产进行管理。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国家电网等大型央企也有相应的规范管理。从企业层面看,碳资产管理须有专业的管理机构,有专门规划、政策研究、专项经费、技术研发和课题支持等。

    2.石油石化企业做好碳资产管理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

    张志智:碳资产管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企业既要摸清家底、掌握碳排放水平,还要对整个排放过程进行管理,因此建章立制尤为重要。企业应建立相应的决策和执行体系,明确相关部门责权利,以及碳排放核算、配额履约、配额交易的执行部门;科学建立碳排放年度规划和目标指标,以先进指标约束生产经营成本;充分统筹转型升级与碳排放控制,实施可行的节能低碳项目、能效提升项目、能源替代项目等,确保碳资产管理和生产管理并轨发展。

    陈 曦:碳资产管理一定要纳入企业管理全过程,和企业生产、节能降耗、科技开发、技术攻关、重大项目统筹起来,同时把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手段融入碳资产管理,建立碳资产管理数据库,有严格的考核机制。

    张利军:以开展碳资产管理较早的上海石化为例,2013年就成立碳排放交易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确定碳排放统计工作由生产部门负责,碳排放交易工作由资本运营部和财务部负责,并制定《碳排放管理业务职责划分手册》《碳排放管理流程图》等,为公司碳资产管理提供了制度保证。

    同时,摸清碳排放家底,注重精细管理,及时掌握碳排放情况和碳配额使用进度。上海石化从2009年起,就与第三方一起对碳排放家底进行核查。

    黄海鹏:首先要修订完善低碳管理制度和流程,提高碳资产管理效率。其次,严格按照政府要求,合规开展碳排放监测、核查和报告工作,并根据核查的排放量备足配额,按时足额完成履约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探索灵活的碳交易模式,降低配额采购成本。对于新建项目须做好碳评估,按照《中国石化碳排放管理办法》《中国石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管理审查办法》等要求,做好新建项目碳排放量计算、碳排放经济性分析、碳减排措施及效果分析等,促进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3.油田、炼化、油品销售等上中下游企业,怎样选择适合自身的碳中和实施路径?

    孙 东:目前,炼化企业排放量最多,油田企业其次,油品销售企业排放量最少。油田和炼化企业以直接排放为主,油品销售企业间接排放略多,以外购电为主。直接排放是核算碳排放的关键。

    各企业排放的主要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和甲烷。对油田企业而言,应重点关注逸散放空排放,通过加强温室气体监测、针对高排放环节研究制定温室气体回收治理措施、推广全流程密闭生产技术,实现碳减排。对于炼化企业,可针对固定排放源,如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氢等装置,采取减排措施。油品销售企业可以加强绿电的应用。油田和炼化企业还可合作开发CCUS项目,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黄海鹏:油田企业碳排放主要为甲烷,一是开展甲烷回收利用实现减排;二是利用油田地广面积大的特点,加大光伏和风能替代力度;三是推进二氧化碳驱油封存。炼化企业用能结构复杂,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包括减少化石能源消费、实施生产工艺低碳转型、推进节能降耗、实施CCUS项目等。油品销售企业可在加油站屋顶建设光伏发电设施。

    曲宏亮:就上中下游特点来说,油田企业须更多聚焦甲烷减排,同时增产清洁能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在CCUS方面与炼化企业开展合作。炼化企业要有双重视角,一是自身角度的碳中和,调整能源产业结构,由高碳工艺转向低碳工艺;二是社会角度的碳中和,即向社会供应清洁能源,由汽柴煤过渡到油氢电组合能源,并以绿氢、绿电为主。油品销售企业可以在加油站、储罐区等布置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或购置碳汇、绿电等中和自身碳排放量,有望在系统内率先实现碳中和。

    (赵书萱 胡拥军 张亚培 叶迎春 王维东 孙宝翔 采访整理)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