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晔峰
日前,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了像往常一样在办公室记台账的浙江嘉兴石油海盐商客部主管吴徐兵的工作节奏。他刚拿起电话,就传来客户朱经理“连珠炮”般的质问:“是吴经理吗?最近这车油不对啊,我们的机出量比你们送货单上的数量少600升,这可差了好几千块钱呢!”
朱经理是杭州某物流公司海盐分公司负责人。该公司每年在海盐石油采购柴油1400吨,属于重点客户。该物流公司货车实行内部加油制度,客户拥有加油配套设备,包括一个容积为10吨的油罐和一台加油机。前不久,他们采购的10吨柴油用完后,后勤人员按程序将加油机机出量数据汇总后,发现跟送货单上的数据不一致,机出量比送货单上标注的数量少了600升,而以前从未出现过此类情况。
了解情况后,吴徐兵立即带着工具箱赶到该物流公司,用排除法寻找油品“缺斤短两”的原因。
他首先过磅称重。该物流公司有磅秤,过磅后的数据和送货单上的重量数据是一致的,这就排除了磅秤不准造成的误判。其次是检查油罐和输油管线,吴徐兵发现客户的加油设备无破损,就排除了油品渗漏的情况。再次是通过监控录像查看加油现场,主要查看是否存在油品偷盗现象,吴徐兵通过仔细核查视频记录也排除了这种可能。
最后的办法就是校验加油机,吴徐兵发现有两个活塞在运转过程中出现卡死现象,导致计量器精度失准。问题的症结找到了!吴徐兵从随身携带的工具箱中拿出两个新的活塞换上,并让人提来计量桶当场打了一桶油,结果加油机上显示的机出数据和桶中油品对应的刻度完全吻合,说明计量器恢复了应有的精准度。
“朱经理,这600升柴油我帮你找回来了!”吴徐兵笑着说。“你们的服务质量真是棒、油品数量真是足,今后不仅我们公司要继续在中国石化采购柴油,我还要向朋友们推介。”朱经理拍着胸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