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8版:中国石化报08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魏心芳在安徽六安石油徐集加油站坚守21年,把油站打造成农户的歇脚点、过往司机的“难题解决驿站”、周边居民的生活物资补给点,如今她的孩子已就读高中,丈夫和父母也搬到市区,但她毅然放弃调往大站的机会,继续留在徐集站坚守,她说——

“这里有我的青春,我的客户”

2021年10月14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王 韡
16.8K

魏心芳在油站小菜园里种植新鲜蔬菜,每当成熟时就分送给客户。

    □王 韡 文/图

    “刘哥,路上注意安全,明天我等您来加油!”秋日的夜晚,凉风习习。安徽六安石油徐集加油站保管员魏心芳为当地某建筑公司加完三大桶柴油后,热情地与办事员刘程打招呼告别,随后清理了加油区的泥土,拖着疲惫的身躯走进办公室。

    2000年,魏心芳来到该站成为一名加油员,一待就是21年。在她贴心周到的服务下,进站加油的农户把油站当成了歇脚点,过往司机把油站当成了“难题解决驿站”,附近居民把油站当成了生活物资补给点,油站人均劳效不断提升,她也多次被市公司评为优秀员工、先进党员。

    农户路过徐集站时都会进去歇歇脚

    徐集站位于裕安区徐集镇,距离市区20多公里。徐集镇的多个村民组以农业耕作为主。当地有一种风俗,农历逢双日赶集。每到这天,镇上的男女老少都会到集市购物,十分热闹。

    徐集镇的农贸市场距离徐集站仅3公里。每到赶集日,天还没亮,周边的农户们就会骑上摩托车、农用三轮车,拉着种植的蔬菜瓜果、日用百货、家养牲畜到农贸市场售卖。而他们路过徐集站时都会进去歇歇脚。这一习惯的养成,源于魏心芳的“暖心”。

    夏季,魏心芳会在易捷便利店腾出一块地方,设置为休息角,提前准备好凉茶、绿豆汤供客户解暑;冬季,她在便利店内准备好热水和电暖炉供他们暖身。农户们在店内歇脚时,都会和魏心芳唠唠家常。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了朋友。

    为方便农户随到随加,魏心芳还会在天亮前做好服务准备,在加油机和营业室张贴联系电话,使徐集站成为周边农户的固定加油站。

    行走的“活地图”为过路司机解决难题

    徐集站站前是105国道,连接着南北段主干道。每天,105国道上拉货的大车川流不息。

    平时,魏心芳经常到油站周边走访客户,对105国道沿途的道路改建及施工项目非常熟悉,大家都说她就是行走的“活地图”。她也发挥这一优势,经常为不熟悉路况的外地司机提供帮助。

    有一次,一辆挂着外地牌照的货车停靠在徐集站进站口,司机下车后匆忙进站询问:“你好,请问这个地方怎么走?”原来,由于手机信号不好,导航未能及时提供正确的道路信息,导致他走错了路。“您按照这个路线走就到了。”魏心芳一边向他描述,一边在纸上画了手绘地图,还标出了沿途的标志性建筑。司机临走时,魏心芳还细心地与他互留了手机号,确保他安全抵达。

    还有一次,魏心芳接到司机刘先生打来的电话。原来,刘先生在105国道上的一座系统外加油站加注了70元的尾气处理液,却因员工操作失误,支付了700元。待他发现时,车已上了高速公路,无法折返,那座系统外加油站的电话也一直无人接听。一筹莫展时,他想到了曾去加过油的徐集站,找到了魏心芳的联系电话,打电话求助。根据他的描述,魏心芳锁定了距离徐集站10公里远的那座系统外加油站,并上门帮刘先生沟通。最终,对方将多收的钱退给了刘先生,并表达了歉意。事后,刘先生表示以后加油就认准中国石化。

    居民把徐集站当成生活物资补给点

    在魏心芳的手机里,有一个特殊的微信群——“易站客户群”。群里都是住在距离徐集站10公里范围内的居民,他们有些是魏心芳走访时介绍入群的,有些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入群的。

    一有时间,魏心芳就在微信群里发送徐集站商品目录和优惠活动信息。居民李大爷是留守老人,家住在距离徐集站3公里远的黄岳村。去年初,受疫情影响,李大爷的子女无法返乡。长时间的封闭管理,让他和老伴的生活物资出现短缺。魏心芳了解情况后,主动与村委会联系,找到了李大爷的联系方式,定期为他送去日常生活用品,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平时,心芳每次送货路过都会来看望我们,还会给我们带一些站里种植的新鲜瓜果,我和老伴都特别喜欢她。”李大爷笑着说。

    在居民的口口相传下,找魏心芳购物的客户越来越多。魏心芳征求居民意见,优化不同季节非油商品结构,加大应季、畅销、促销等商品要货量,同时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受到好评。

    但魏心芳并没有止步于此。她给自己定了新目标——组建柴油大客户服务群,挖掘工程单位、物流车队等潜在客户,继续拓展徐集站的服务“版图”。

    从顾客口中的“小魏”变成“芳姐”。如今,魏心芳的孩子已经就读高中,丈夫和父母也搬到市区,但她毅然放弃了调往大站的机会,继续留在徐集站坚守。“这里有我的青春,我的客户。他们需要我,我也舍不得他们。”魏心芳说。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