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陆上资源不能满足需求,人们将目光投向海底
能源金属开发挺进深海2021年10月08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王林
●王 林 今年以来,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金属矿产持续供不应求,价格也一路飞涨,拥有丰富钴、镍、锂等矿藏的深海海床成为业界新的关注热点。 向深海“要”资源 近日,市场研究机构“趋势市场研究”发布报告称,到2030年,全球深海采矿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0年的6.5亿美元上涨至15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37.1%。 近年来,受全球能源转型推动,锂、铜、镍、钴、铝等金属需求快速上涨,各种金属价格也水涨船高。以铜为例,今年,全球铜市出现明显供不应求局面,高企的新能源需求和铜生产国的政策波动持续推高铜价,截至今年8月,全球期货铜价格已超过9万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达40%。 陆上资源出现不足,人们便将目光投向了海底。据了解,深海矿物通常以多金属结核的方式存在于海床之上,往往在海水与岩浆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形成,多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也被称为“黑烟”,大多分布于海底火山附近。 联合国公开信息显示,深海海床金属矿物种类十分丰富,通常富含钴、锰、锂、铁、镍、铜等金属矿物,甚至还有金、银等贵金属。以太平洋东部的克拉里昂-克利珀顿区为例,该区域水深3500~5500米,测算显示,仅这一处矿床所含的镍、锰和钴,就多于陆地上这三种矿产资源的总和。另外,具有开发潜力的地区还包括中印度洋盆地及库克群岛、基里巴斯和法属波利尼西亚的专属经济区。 根据挪威科学技术大学学者发布的研究,挪威海洋大陆架区域内铜的储量超过了目前每年全球生产的铜总量。挪威科学技术大学助理教授斯泰纳尔·艾力福莫称,虽然挪威海洋中铜的总量很难完全替代陆上资源量,但这一数目已足够为满足日益增长的铜需求作出贡献。 多国拟加大深海采矿投入 深海采矿市场需求应运而生。今年1月,挪威政府宣布新派遣一个研究小组,专门研究公海区域海床上矿产的开采和生产可行性。在此之前,挪威曾派出了深海矿产勘探队,并发现了挪威附近海域海床上存在大量铜、锌、钴、金、银等金属矿物。 据路透社报道,挪威政府已有意为深海采矿企业提供许可,该国最早或在2023年开始深海采矿工作。据挪威油气与能源部透露,为了满足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风机和光伏设备等的需求,挪威计划成为全球最早几个开始深海采矿的国家之一。 不仅挪威,一家估值29亿美元的加拿大矿业公司TMC于今年9月正式在美国上市。作为深海采矿业的新晋巨头,该公司表示,海底钴、镍、铜等金属资源丰富,将有效解决未来可能出现的能源金属短缺问题。据了解,TMC公司目前已获得了太平洋海床部分地区的勘探许可证,预计将在海底开采富含电池金属的岩石矿物。 据TMC公司透露,该公司旗下矿产资源已探明有大量高纯度镍、铜、钴、锰等矿物,能够满足至少2.8亿辆电动汽车对金属的需求。该公司称,预计最早在2022年完成海床金属矿物收集试验工作,到2023年后逐步从海底勘探阶段走向正式开发阶段。 联合国消息显示,截至目前,法国、德国、俄罗斯等主要经济体及瑙鲁、库克群岛、基里巴斯等太平洋岛国都已参与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海底矿产勘探工作,在深海采矿领域都有布局。 环保问题引发持续争议 尽管需求持续上涨,但深海采矿尚属新兴产业,实际经验及相关配套政策的缺失让其商业化之路仍显漫长。油价网报道称,虽然国际海底管理局为TMC公司提供了采矿许可,但该机构尚未就如何管理和监督海底矿物的勘探和开采的相关条例达成协议。 在此情况下,全球多个环保组织及学术机构已呼吁暂停深海采矿。 在海洋矿商看来,深海采矿在远海地区作业,对人类社会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远低于陆上采矿活动,避免了因采矿破坏当地生存环境甚至危及居民健康的问题。同时,TMC公司主席杰拉德·巴伦也表示,深海采矿正是为了解决全球气候危机问题,生产电池金属将有效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然而,在环保人士看来,深海采矿业的“环保属性”可能没有表面上这么好。据路透社报道,在挪威政府公布深海采矿计划后,多个环保组织表示强烈抗议,认为人们对深海采矿为海洋生态系统可能带来的危害知之甚少,深海采矿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也并没有具有结论性的研究结果,相关部门应尽快叫停所有深海采矿项目。 路透社援引卑尔根大学教授彼得·豪根的话称:“我们并不是对海底采矿彻底说不。但显然,深海采矿对海底生物栖息地的影响远比海上油气开采更大。” 去年12月,由来自全球15个国家的海洋专家发布一份报告称,在开始工业规模的深海采矿业务之前,社会各界应该对环境影响有更多了解,并尽力将这些负面影响降到可接受的水平,确保深海采矿不会为全球带来得不偿失的后果。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