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扬子石化打造南京炼化一体化基地绿色“桥头堡”2021年09月16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百年风华,扬子添彩。从1983年建厂至今,经过近40年发展,扬子石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已经成为中国石化重要的炼化一体化骨干企业。目前,该公司拥有1250万吨/年炼油、80万吨/年乙烯、140万吨/年芳烃等58套大型石油化工装置,在装置生产力、市场供应、绿色环保和社会责任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天,本版用艰苦创业、绿色发展、回报社会3个关键词,展现扬子石化近40年不平凡的奋进历程。 “艰苦创业” 艰苦奋斗创业扩大生产规模 巍巍紫金山,浩浩扬子江。中华民族母亲河畔,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一条石油化工巨龙飞天而起。 1978年10月,为了给在建的仪征化纤工程提供原料,解决人民穿衣问题,并为轻工市场提供其他短缺产品,国家决定在南京兴建乙烯工程,成立南京化学工业公司石油化工扩建工程指挥部。 由于国民经济调整,乙烯工程 “停缓建”,设备仪器“接保检”。1982年,乙烯工程恢复建设,并对项目进行调整,确定以30万吨/年乙烯装置和45万吨/年芳烃装置为核心的10套装置分两阶段建设,揭开了扬子乙烯工程建设新的一页。 1983年9月27日,扬子石化正式成立,南京化学工业公司石油化工扩建工程更名为扬子乙烯工程。1984年6月1日,以30万吨/年乙烯为核心的5套化工装置及配套公用工程、辅助设施的一阶段工程正式开工。1987年4月,以45万吨/年芳烃为核心的5套化工装置的二阶段工程开工。 面对工艺技术复杂、部分装置合同过期、外商设计资料不全、设计深度不够等重重困难,5万建设大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经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连续作战,比通常工期节省近一年,于1987年7月,实现乙烯装置投料试车成功。1990年3月,打通芳烃联合装置全流程,标志着扬子30万吨/年乙烯工程全面建成投产。 扬子乙烯工程是我国“六五”“七五”特大型重点项目,这一当时规模仅次于宝钢、葛洲坝,依靠借贷引进装置,一次性投资最多,建国以来最大的石化工程,经过全体建设者的共同努力,实现了“投资省、进度快、质量好、效益优”的奋斗目标。 主要装置建成并全面达标后,扬子石化的脚步并没有停止,他们围绕装置产能提升不断实施改造升级。2012年2月,扬子石化原油劣质化及油品质量升级改造项目开工建设,2014年6月建成投产,新建和改建装置16套,改造后原油加工能力由800万吨/年扩容改造到1250万吨/年。 “十三五”期间,扬子石化先后建成烷基化、EVA等一批新装置,改造盘活LTAG、重油轻质化、航煤加氢等一批闲置资产,配套投用4个5000吨码头、国家级应急救援基地、石脑油储罐等一批保障项目,原油加工、资源配置能力显著改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产品链更加丰富,公用工程配套更加完善,一体化优势更加突出。 从1983年创建初始到2020年底,扬子石化整体生产规模扩大了3倍多,累计向国家缴纳的税费超过1600亿元,相当于建造了50多座南京长江二桥。 “绿色发展” 奉献洁净能源推进清洁生产 作为中央企业,扬子石化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和省市地方政府各项工作要求,切实履行环境保护企业主体责任,以大企业的担当、负责任的态度、强有力的举措,加快补齐发展短板,落实落细防污治污各项措施,全力推进清洁生产、绿色发展,努力让南京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用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助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 今年5月28日,扬子石化炼油结构调整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的开工,标志着新扬子建设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将为中国石化加快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南京加快创新、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扬子力量。该项目是该公司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实际行动,是融入中国石化“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打造南京炼化一体化基地的桥头堡,承载了扬子石化树形象、站排头的重任。 6月9日,扬子石化绿色供汽中心项目建成中交。该项目是南京市重点环保工程项目,新建3台540吨/小时蒸汽超高压燃煤锅炉和2台容量为50兆瓦的抽气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另外还包括化学水处理系统、烟气脱硫脱硝系统。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7亿千瓦时,年供热量达1981.36万吉焦。 该公司始终坚持绿色低碳发展,自2014年以来,扬子石化已先后启动“碧水蓝天”专项行动、能效倍增工程、绿色企业行动计划,投入逾30亿元用于节能环保设施的整治、完善和提升,扎实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在废水提标方面,扬子石化建成了长江沿岸船舶洗舱站,完善了码头靠港船舶生活垃圾和污水的接收处理设施,全面投用了14.85公里污水可视化压力管网,按期完成水厂净一装置污水总排提标改造,实现生产污水分质分输分治,污水处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该公司还果断决策停止了热电厂冲灰作业,持续完善雨污分流设施,覆盖区域超过80%,有序推广自动分流和远程控制技术,所有污水依法、达标、有序、减量排放。 在废气管控方面,2018年全面完成65台工业炉低氮烧嘴改造,2019年实现9台燃煤锅炉超净排放改造,烟气满足地方特别排放限值要求。2020年建成21套VOCs治理设施,常压储罐、装车装船、污水池等污染源实现达标排放;高质量完成煤堆场和石油焦堆场封闭化改造,颗粒物无组织排放得到彻底整治;自主研发“冷凝+吸附”、催化氧化吹扫尾气处理新装备,有效解决了检修期间异味控制难题;淘汰关停热电厂2号、3号脱硫塔,攻克一氧化碳转化炉超净排放难题,废气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被评为市生态环境局大气污染防治绩效评级B级企业。 在固废管理方面,扬子石化高标准建成6座危废中转库,规范危险废物收集与贮存管理,“即产即出、应出尽出”处置已成为新常态。该公司还实施工业垃圾场标准化建设,所有固危废安全贮存、合法处置。绿色润滑、绿色包装、绿色营销、绿色采购等理念基本形成,56个品种的化工“三剂”产品和润滑油改换包装,包装物处置费同比减少80%以上。全面推广污泥深度脱水技术,废胺液、浮渣全部进焦化装置处理获得环评批复,废油100%回炼,危险废物外委总量同比压减两成。 “十三五”期间,扬子石化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主要污染物均已按照南京市最新排放标准或特别限值执行减排,呈现连续5年下降态势,实现了“增产不增污”的绿色发展目标。 今年1月25日,南京市生态环境局给扬子石化发来感谢信,感谢扬子公司在南京大气污染防治、长江大保护中作出的积极贡献。 未来,扬子石化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按照集团公司“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总体部署和地方政府要求,重点围绕安全绩效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技术创新驱动、“基础+高端”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自身优势,加快推进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全力推动扬子石化建设取得新胜利。 “回报社会” 开展公益活动履行社会责任 作为国有骨干企业,扬子石化一如既往履行社会责任,大力开展慈善捐款、帮困救助、金秋助学、企地帮扶、乡村振兴等一系列社会公益活动,积极回报社会。 从2016年开始,扬子石化先后结对帮扶淮安市淮阴区马头镇三堡村和南陈集的林圩村。该公司投资100万元参与实施了0.46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为400多户村民带来免费“太阳能红利”;实施村庄亮化美化工程,安装路灯187盏,设置交通安全桩120个,保障村民夜间出行安全;实施自来水改造、养殖污染环境治理、旱厕改造,协调建设了一座规模为20吨/日的污水处理设施,配套铺设污水管网等。 脱贫致富,光为群众办实事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探寻“乡村工业化”发展路径,实现“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扬子石化会同省住建厅、苏源医疗器械公司建设一座医疗器械标准化厂房,另外投资100万元参与建设手提袋加工厂项目,就近解决了200余人就业,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20多万元,形成企业得利润、镇里得税金、村里得租金、村民得薪金的多赢格局。 为了帮助更多村民致富,他们组织村干部和部分能人大户到南京、常熟等地参加现代农业培训学习,到江宁区横溪农技协和乡村e站考察学习,开眼界、长见识、转思路。 扬子石化根据三堡村特色产业现状,选择确定适合村级经济发展的凌桥大米、凌桥香瓜等产业,最终形成了三堡村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全力打造“凌桥大米”“凌桥香瓜”两大品牌。同时,启动实施优质生态稻米种植示范项目,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每亩纯收益由1300元提高到1860元,总收入提高180万元。 2016年至今,扬子石化帮助架桥铺路、引资建厂、发展现代农业、建立电商服务平台,实现科技扶贫,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创效。贫困落后的三堡村和林圩村,如今变成了幸福的新农村。 截至目前,扬子石化在淮安市组织实施帮扶项目15个,投入资金和各项物资超过500万元。2020年,扬子石化被江苏省评为“五方挂钩”帮扶工作先进单位。扬子石化将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新起点,继续为乡村振兴作出新的贡献。 该公司还发动各级党组织、工会、内部食堂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集团公司对口帮扶贫困地区和湖北疫区的扶贫产品,2020年完成消费扶贫资金442.77万元,位列集团公司炼化企业第四名。 扬子石化还积极探索慈善事业发展,建立南京市慈善总会扬子石化慈善分会;涌现出江苏省道德模范王玉军、中国石化十大精神文明标兵冯胜胜、南京市第31例干细胞捐助者龚荣华等一大批热心慈善事业的优秀员工和团队。在2019年“情暖江苏”慈善精准扶贫活动启动仪式上,扬子石化被江苏省慈善总会授予慈善精准扶贫“慈善之星”荣誉称号。“十三五”期间,扬子石化帮扶困难在册员工500余人次,帮扶费用919.38万元;帮困助学425人次,发放助学款69.22万元。 本版文字由陶 炎提供,图片由李树鹏 曹广耀 高 巍提供 优异“成绩单” 装置规模 扬子石化目前拥有1250万吨/年炼油、80万吨/年乙烯、140万吨/年芳烃等58套大型石油化工装置,可生产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原料、基本有机化工原料、成品油、合成橡胶等5大类50多种产品,是中国石化重要的炼化一体化骨干企业。 上缴利税 截至2020年底,扬子石化整体生产规模扩大了3倍多,累计向国家缴纳的税费超过1600亿元,相当于建造了50多座南京长江二桥。 绿色生产 先后启动“碧水蓝天”专项行动、能效倍增工程、绿色企业行动计划,投入逾30亿元用于节能环保设施的整治、完善和提升。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主要污染物,呈现连续5年下降态势,实现了“增产不增污”的绿色发展目标。 对口帮扶 实施15个帮扶项目,投入资金和各项物资累计超过500万元。2020年,被江苏省评为“五方挂钩”帮扶工作先进单位。 慈善事业 建立南京市慈善总会扬子石化慈善分会;涌现出江苏省道德模范王玉军、中国石化十大精神文明标兵冯胜胜、南京市第31例干细胞捐助者龚荣华等一大批热心慈善事业的优秀员工和团队。 创业“奋进史” 1978年10月 国家决定在南京兴建乙烯工程,成立南京化学工业公司石油化工扩建工程指挥部。 1982年 乙烯工程恢复建设,确定以30万吨/年乙烯装置和45万吨/年芳烃装置为核心的10套装置分两阶段建设。 1983年9月27日 扬子石化正式成立,南京化学工业公司石油化工扩建工程更名为扬子乙烯工程。 1984年6月1日 以30万吨/年乙烯为核心的5套化工装置及配套公用工程、辅助设施的一阶段工程正式开工。 1987年4月 以45万吨/年芳烃为核心的5套化工装置的二阶段工程正式开工。 1987年7月 乙烯装置投料试车成功,并于1987年9月打通全部装置流程。 1989年10月 实现芳烃环丁砜抽提装置率先投料试车成功,并于1990年3月打通芳烃联合装置全流程,标志着扬子30万吨/年乙烯工程全面建成投产。 1998年 扬子石化主业实施股份制改造并成功在深交所上市。 2006年 原上市公司转制为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原存续部分体制转换为中国石化集团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扬子石化分公司,两个公司实行一体化管理。 2007年底 全资收购清江石化和泰州石化,形成“一企三地”协调发展的格局。 2012年2月,扬子石化原油劣质化及油品质量升级改造项目开工建设。 2014年6月,扬子石化原油劣质化及油品质量升级改造项目建成投产,新建和改建装置16套,改造后原油加工能力由800万吨/年扩容到1250万吨/年,并建成配套的炼油项目管控中心。 2021年5月28日 炼油结构调整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2021年6月9日 绿色供汽中心项目建成中交。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7亿千瓦时,年供热量可达1981.36万吉焦。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