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直面急难险重 做海洋勘探的尖兵2021年09月06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潘垚尚 张 发 曹 瑞
【单位】上海海洋石油局勘探三号党支部 【亮点】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党员冲锋在前;带头开展海上融合共建,联合合作单位共同应对突发状况;推行“四会四无”工作法,练就安全、实干技术团队。 【荣誉】2021年被评为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潘垚尚 张 发 曹 瑞 勘探三号是新中国第一座半潜式海上钻井平台。已服役37年的“石油老兵”如今依然矗立在祖国南海,坚守着“为国勘探、为国找油、为国争气”初心,践行着“保护蓝色海洋、奉献绿色能源”的使命。 上海海洋石油局勘探三号党支部就在这里筑牢坚强的海上战斗堡垒。如今,新冠疫情对平台生产作业的影响还在持续,有着“地狱油井”之称的高温高压井的挑战接踵而至。双重压力下,勘探三号海洋石油钻井平台保持满负荷作业,为公司攻坚创效作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时刻,党员突击队能拉得出、顶得上、靠得住 今年以来,新冠疫情的反复和极端天气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给正在南海作业的勘探三号海洋石油钻井平台带来双重挑战。 7月底,台风“查帕卡”突然转道向平台袭来,正在进行下套管作业的作业团队面临两难抉择:如果不及时将套管下入到位,后续作业将受到影响,而继续作业,下套管的时间窗口短,作业要求高。面对挑战,党支部当机立断成立党员突击队,党员带头冲锋,加班加点,下套管的同时提前做好设备的绑扎固定。终于,在台风来临前完成全部作业及抗台风准备。甲方钻井监督竖起大拇指:“真不愧是海洋石油铁军,关键时刻能拉得出、顶得上、靠得住。” 海上融合共建,共同应对突发状况 高温高压井的井底温度高、压力高,作业风险大,是勘探开发的“禁区”。近年来,勘探三号钻井平台承担了南海海域70%以上的高温高压探井作业,被称为“针尖上的舞者”。 “在高温高压井作业,一分钟就能决定成败。为此,我们支部协调中海油及第三方服务商,建立了海上融合共建党支部,整合资源,啃下高温高压这块‘硬骨头’。”支部书记史吉辉说。 有一次,平台正在南海进行高温高压井作业,突然同时出现井涌和井漏两种险情。 “我是党员我先上!”海上融合共建党支部快速集结党员突击队,成立多个党员战斗小组,甲板组保障重晶石供应,钻井液组不间断监控钻井液性能,井队组做好钻井液配制,井控组保障井控设备可靠平稳等,所有小组24小时连轴转。与此同时,陆地专家共同商讨应对方案。在海陆联合突击队的共同努力下,经过9个昼夜的不间断压井、堵漏作业,成功处理井下复杂情况,展现出海上融合共建党支部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四会四无”,让安全、实干的种子扎根 2019年,在首届全国油气行业技能比武大赛中,勘探三号平台司钻段茂增获金牌,实习司钻黄小军获铜牌,以“一金一铜”的优异成绩,闪亮全场。 “我的成长,离不开集团公司技能大师、上海市工匠陈忠华师傅的谆谆教导。”谈到自己的成长历程,段茂增感慨颇深。刚到平台时,看着硕大的钻机,他一脸茫然。这时,陈忠华的两句话让他记忆深刻:“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找好安全退路,安全是第一位的。”“只要勤动手、勤沟通,什么困难都难不倒你。”从此,安全和实干这两颗种子在段茂增心里生根发芽。这些年来,他结合支部的“四会四无”工作法,练技术、强管理、勤沟通、勇担当,成长为会动手、会技术、会管理、会沟通的“四会”人才,成为高温高压井作业的中坚力量。 与此同时,STOP安全观察卡、轮值安全员、“帽贴认证”、周安全检查等一系列安全制度也在勘探三号平台落地生根,无情绪、无违章、无隐患、无安全事故成为大家的“四无”作业准则,为攻克高温高压井禁区、促进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5)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