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红色引擎驱动环保业务绿色发展2021年09月06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高仙菊 魏 巍
【单位】五建公司环保节能中心党支部 【亮点】建立书记站、技术经验库,积极推进项目应用“党建+”新模式,打造项目家文化,持续强化责任落实,促进环保节能业务取得良好发展。 【荣誉】2021年被评为集团公司基层党支部建设示范点 高仙菊 魏 巍 近日,在五建公司举行的公众开放日现场,环保节能中心安徽蚌埠八一场地修复项目经理陈耿操为前来观摩的附近居民介绍土壤修复工艺情况,为居民答疑解惑。 环保节能中心自2018年成立后,先后负责承建天津石化聚醚乙烯场地、安徽蚌埠八一化工场地进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建设,以及北京石油高立庄油库场地修复治理项目,同时积极参与国家长江经济带环境治理项目和石油石化系统多起突发应急处置工作,并以良好的口碑赢得了各方赞誉。 环保节能中心党支部共有党员23名,5名预备党员,占总人数的50%。为促进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该支部建立书记站、技术经验库,积极推进项目应用“党建+”新模式,打造项目家文化,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取得了较好经营业绩。 “书记站”带动项目攻坚 安徽蚌埠八一化工厂地块土壤修复项目是全国200个土壤修复重点项目之一,地貌类型为淮河南岸河漫滩,地下水水位随季节变化明显,占地总面积约100亩,作为化工场地修复难度很大。 面对烫手难题,中心党支部书记张永明主动蹲点项目,以党支部书记站为中心,创立支部委员带班制,积极组建党员突击队、划分党员责任区,创建党员示范岗。 面对项目难题理清治理脉络,他们从源头入手,开展详细的补充场地调查工作。针对污染物受热易挥发的性质特点,技术攻坚队党员不断研讨项目场地修复技术方法,促进土壤中的特征污染物挥发及解析,最终达到修复目标值。 技术经验库一举多得 在天津石化聚醚场地修复项目,副经理杜超伦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为年轻的技术人员讲解相关专业知识。杜超伦曾在法国留学研读环保节能专业,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获知中国石化在开展环保节能业务后,他积极应聘,经过严格考核后来到项目上。 环保节能业务在五建公司属于新领域,相关人才储备少,高薪聘请外来人才难以满足现状需求。2018年,中心党支部研究决定,在原有技术科研基础上建立技术资源库,将优秀人才的技术过程资料和技术成果等电子存档科学管理。各项目技术人员通过视频连线,开展研讨交流,学习技术经验库的先进技术,实现资源共享,既解决项目技术人才短缺问题,又降低了成本投入。 目前,该中心构建产学研合作模式,逐步搭建起场地修复技术研发与集成平台。中心成立了高难度降解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并获得90多项专利技术,承担多项国家重点专项和省部级科研课题,技术水平有很大的提升。 “党建+”提升团队凝聚力 请得来、留得住高科技人员,并发挥其创新创效作用,是中心党支部一直以来的重点工作。对此,他们积极探索以“党建+”新模式筑牢家文化,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氛围。中心党支部与项目部三级党支部在统一管理的基础上,鼓励各项目结合实际以“党建+”新模式开展工作。 项目部党支部以厚植红色根基、打造人才培育“孵化器”作为支部党建工作特色化落脚点,依据员工个人工作任务及兴趣,为每名员工制定个性化、精准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定向培养表,并同步制定了详细的跟踪考核办法,定期检查、考核监督。同时,积极组织内外部专家、博士进项目进行授课交流,为青年员工购置专业书籍,营造了进取、向上的工作氛围。 为普及环保业务知识,中心党支部还组织了“党员进社区宣讲”与“公众开放日”等活动,邀请技术骨干讲解土壤修复的意义,专业的解说消除了许多群众对污染场地治理的认识误区,讲解活动也受到周边群众的点赞支持。 (56)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