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凡人善行
托举精神高地

2021年08月3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桂从路
16.8K

桂从路

【人物】捐赠者“李记”许惠春

【故事】今年3月20日,安庆石化88岁的退休工人许惠春因病去世。子女在整理老人遗物时发现一沓厚厚的汇款单,署名“李记”。29年来,一笔笔署名“李记”的匿名捐款寄往受灾地区、困难家庭,但“李记”是谁、在哪里等谜题始终没有解开,直到许惠春老人去世。

【点评】

28张汇款单,捐款总额近6万元,这对于不那么富裕的普通职工而言,不是一个小数字;面对单位的一次次找寻、表彰,朴实的老人始终没有露面,直至去世也没有和任何人提起。许惠春老人用默默无闻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凡人善举、什么是无私大爱。

不图名利、奉献爱心,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不易。在许惠春老人留下的汇款单中,有两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1993年的一次捐款达两万元,当时厂里工人的月平均工资不到两百块,这笔钱是牙缝里一分一厘省下来的;2016年向安庆民政局捐赠最后一笔5000元时,老人刚刚出院,走路都不太方便。最是细节动人心,他坚定地选择帮助他人,自己节俭再节俭,帮助他人时无私再无私。

点滴爱心汇聚社会暖流,像许惠春老人这样的平凡之善有很多,滋润着我们的精神世界。天津的白芳礼老人,十几年如一日,用蹬三轮挣来的钱资助近300名贫困学生;武汉的退休老人马旭,把毕生积蓄捐赠给了家乡木兰县,推动当地教育事业发展,自己却住在不起眼的地方,生活简朴;百岁老英雄王福昌,一件中山装穿了40年,不仅把全部积蓄捐献了出去,还在去世之后将遗体无偿献给医疗事业……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高地,就是由无数凡人善举共同托举的。

精神传播万家、恩泽后代。对许惠春儿女来说,沉甸甸的汇款单是老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值得永远珍藏并世代传承。其实,老人的精神品格也是我们所有人的精神财富,在学习致敬的同时更应身体力行、发扬光大。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

(来源:《文明的温度》;摘自《 人民日报 》2019年04月24日 09 版)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