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8版:中国石化报08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22名洋学徒送他
22条阿拉伯头巾

2021年08月27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许建峰
16.8K

    ●许建峰

    “嘟——嘟——”急促的电话声响起,正在国内休假的崔新结拿起电话,耳畔是熟悉的阿拉伯口音。

    “崔先生,你还好吗,你的家人都好吧?你什么时候再来毛里塔尼亚,记得联系我啊!”

    听着熟悉的口音,崔新结的思绪回到了遥远的非洲毛里塔尼亚撒哈拉沙漠。电话是毛籍员工木海木打来的,他是地球物理公司毛里塔尼亚项目测量组组长崔新结的徒弟。

    2013年,毛里塔尼亚陶德妮盆地二维地震采集项目启动,队上需要本地测量工。应聘之初,18岁的木海木在家乡放养骆驼,听说中国石化物探队伍在招聘,便尝试着报名应聘。

    “不会不要紧,只要勤学勤干就行。”崔新结在多个国家带过上百个徒弟,“传、帮、带”经验丰富。木海木脸庞黢黑、老实本分,但又透着股机灵劲儿,崔新结决定把他招聘到测量组从事外业工作。

    施工初期,木海木有睡懒觉的习惯,没少挨崔新结的批评。施工中期,木海木每天起床最早。等到施工末期,测量组上毛籍员工的午饭都是由木海木从食堂领出,并发放到每个人手中。

    每天清晨,营地内机械的轰鸣声划过寂静的天空,工地开始喧闹起来。崔新结召集毛籍员工开完晨会,再带领着他们赶赴工地,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白天,大风起兮沙飞扬,西撒哈拉沙漠的沙尘暴准时赴约。看着它漫天而来,一会儿的工夫,天地间就浮尘蔽日。大伙儿戴着阿拉伯头巾,能见度不足百米。这样的沙尘天气隔三岔五就来一回,一回就持续两三天。

    崔新结利用干外业的机会,悉心指导毛籍员工,从操作测量手册的注意事项、测量点位的科学判断再到数据的精准获取,他都倾囊相授,又手把手教授如何用推土机在沙漠黑石山地形推测线,如何正确使用测量设备标注点位和偏移炮点……晚上回到办公室,他又帮助徒弟们加强对制图、绘制模型等必备测量技能的掌握。

    工地生活枯燥乏味,为了让大家放松心情,崔新结时常和毛籍员工在晚上踢足球、唠唠嗑,毛籍员工都觉得,虽然他在工作上非常严肃,但回到营地后又变成了大伙儿的好兄弟。

    一年多的朝夕相处,崔新结和毛籍徒弟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项目完工,崔新结和徒弟们一一惜别,木海木拥抱着崔新结流下了不舍的泪水。测量组22名毛籍徒弟每人送给他一条阿拉伯头巾。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万水千山隔不断友谊的连线,每当看着这22条阿拉伯头巾,崔新结就会想起那段在毛里塔尼亚的日子。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