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华东石油工程科威特项目SP984队利用“岗位技校”“精算细抠”“头脑风暴”等手段保障安全生产,助力提质增效,不但连续5年安全生产无事故,而且连续5年日费率和设备完好率100%、未出现停工现象、实现单井队项目盈利
5年连获甲方安全嘉奖2021年08月27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马文祥
●马文祥 文/图 近日,华东石油工程科威特项目收到甲方监督签字的“井队安全生产五周年确认函”,标志着SP984队已连续第五年获得甲方安全嘉奖,奖金共计290万元。 “岗位技校”保障安全生产 “华东石油工程科威特项目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和项目长期推进岗位技校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员工业务水平提升了,才有能力保障安全生产工作。”项目经理杨森说。 2018年4月,科威特项目开展了第一期有书面记录的岗位技校培训,从此每周一次坚持不懈,截至目前已开展了161期。项目部及井队把安全、生产、作业、管理等知识嚼碎成一个个小主题,每周定期给大家传授,并把每期的培训内容及相片都记录在项目微信公众号里,培训课件随时供员工下载学习。 该项目每季度组织全员考试,实行奖惩制度。项目部积极营造学习风气和培训氛围,推动各岗位中外员工争相学习。2019年,国际石油工程公司曾向各地区公司下发《HSE好做法》,着重介绍了以科威特项目SP984队为典型的钻井岗位技校培训经验。 在大家的努力下,项目实现连续5年安全生产无事故,连续5年日费率和设备完好率100%,连续5年未发海运空运物资、井队未出现停工现象,连续5年实现单井队项目盈利。 “精算细抠”做好降本增效 在日常生产中,华东石油工程科威特项目部牢固树立“效益都是管出来”的理念,通过细抠作业时效、材料管理等,对成本实行全过程控制,近4年平均每年实现降本增效310万元,确保颗粒归仓。 由于科威特市场实行日费制管理,多拿搬迁提前奖是创效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项目盈利能力的核心。每次搬迁安装,项目部都高度重视,在生产组织上超前思考、提前谋划,分解每道作业工序,控制工序时间,深挖细抠每个创效点,做到无缝衔接,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缩短搬安时间。 截至目前,SP984队连续施工244口井,平均每次搬迁14.9小时(含晚上不能搬迁的时间),远低于科威特修井队的平均搬迁时间19小时。 在设备使用、维护方面,项目部创新采用与兄弟单位协调共用的方法,建立物资设备“共享库房”,做到资源共用、互通有无。 项目运行5年来,除设备升级外,没有发运过一次集装箱和空运,平常的小材料、急件都由项目部倒班人员用“蚂蚁搬家”的方式带到科威特,其他材料都从“共享库房”中取用,目前项目材料库存仅11万元,实实在在地降低了成本。 “头脑风暴”助力提质增效 5年前第一次进入科威特市场时,华东石油工程SP984队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由于没有经验,搬迁总是花费十几甚至二十多个小时,严重影响了效益。 项目负责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召集项目部和井队骨干尝试开展“头脑风暴”,分析自身的作业步骤和搬迁程序,并积极走出去向兄弟井队请教学习,找出了问题的关键,并通过施工过程中不断完善,最终大幅缩短了搬迁时间。 有了第一次的“甜头”,每当面临困难,“头脑风暴”便在项目及时开展。为了在科威特市场站稳脚跟,项目部承接了甲方排井施工任务,这在科威特修井队历史上是第一次,到底能不能干,谁心里都没底。 那段时间,项目生产骨干经常聚集在一起,画草图、做模拟演练等。在前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不断优化参数、调整应急预案,得到了甲方的高度赞誉。甲方放心地将排井施工任务优先交给他们,并称他们为“排井专业户”。 多年来,项目部开展“头脑风暴”助力提质增效,多次获得科威特石油公司月度最佳井队称号,还成了甲方第一支使用简易钻台修井的队伍、第一支使用大底座施工排井的队伍、第一支施工套管回接的队伍、第一支排井修采同时作业的队伍。 SP984队施工现场。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