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2版:中国石化报02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班站改革关键是
明晰员工的责权利

2021年08月26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唐宗礼
16.8K

    唐宗礼

    还是原来的36口油水井和那些设备,还是原来那个开发了45年的老区块,被4名员工承包下来后却重焕青春——上半年超产原油449吨,区块直接层面盈亏平衡点同比下降13.3%。7月30日《中国石化报》3版报道的江苏油田采油二厂黄珏生产班站承包经营的经验启示我们:班站改革关键是让合适的员工能够积极主动干。

    “层层压实责任”是经营管理中的常用语,但如何层层压实?宣传教育必不可少,采取行政命令也是必须的,但真正能够持久发挥作用,让人自觉把责任担起来的举措,还是将责、权、利统一起来。像黄珏生产班站那样,通过落实承包机制,让班站长由执行者变为决策者,拓展其管理权限;强化承包指标考核兑现,拉开收入差距,让多干活儿、多产油、多创效的人增加收入,才是激发人创效主观能动性的有力举措。

    班站改革多创效的另一个关键,是为各类人才搭建各展所长、各尽其能的舞台,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儿,通过项目公开招标,领军者双向选择,让有技术、有经验、有担当的员工组成承包团队。黄珏生产班站4个人揽下了过去7个人管理的36口油水井,工作量增加了,但原油却实现超产了,这得益于“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岗位上”的做法。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