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1版:中国石化报01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干部人事向先进对标,劳动用工向一流对标,薪酬分配向市场对标

“对标”改革为镇海基地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2021年08月19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黄明刚 朱旭东 卞江岐
16.8K

    编者按:

    2020年以来,集团公司在全系统开展深化改革三年行动。日前,集团公司召开深化改革三年行动暨三项制度改革专题推进会,镇海炼化、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催化剂公司、石化机械公司、广东石油南海经营管理部等5家单位在会上作经验交流。本报推出系列报道,展示上述企业在开展深化改革三年行动、纵深推进三项制度改革过程中的经验和成效。

    黄明刚 朱旭东 卞江岐

    1月至7月,镇海炼化经营业绩再创佳绩,炼油、化工利润和总利润均列炼化板块首位,并创该公司历史同期盈利最高纪录。与此同时,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镇海基地已进入生产开工阶段。

    为践行集团公司党组赋予的“为中国石化未来发展探路引航”的光荣使命,切实解决镇海基地高速发展引发的人力资源短缺问题,镇海炼化锚定世界一流,深入开展“干部人事向先进对标,劳动用工向一流对标,薪酬分配向市场对标”,持续推进三项制度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对标先进,把“超常规解决问题”和“有突出工作实效”的“担当者”“实干者”选出来

    8月,镇海基地现场热火朝天,向着年底投料试车的目标发起冲刺。如今,“超常规解决问题”已经成为基地项目管理部干部员工的共识。项目管理部副总经理章剑波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带领团队夜以继日攻关,形成13套装置三级网络计划节点1600余个,创造了15个月建成中交大乙烯项目的行业纪录,成为镇海炼化“奋斗者”标杆。

    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镇海炼化主动对标华为等先进企业,不断完善干部管理机制,建立了领导人员绩效承诺制,每年对标历史最高、行业最好确定考核指标,并公开承诺、主动亮责,强化干部担当作为的责任感。他们突出“责任结果”导向,将绩效考核作为干部选拔的重要依据,把“超常规解决问题”和“有突出工作实效”的“担当者”“实干者”选出来,树立典型、优先使用,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机制,鲜明的用人导向有力地凝聚起履职担当、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显化“奋斗者”,更要鞭策“后进者”。镇海炼化建立了领导人员绩效考核预警制,结合绩效考核结果和专业人员综合素质能力,按照不同专业、层级,对本单位同层级班子成员之间、公司范围内各专业线条干部进行综合排序,对考核结果优异的进行正向激励,对排序后3%的干部进行退出预警,连续两年被预警的给予淘汰。

    7月,镇海炼化组织人教部对中层和基层干部进行了半年绩效预评估,其中2020年度受到调整退出预警和提醒谈话的5名中层、30名基层干部的绩效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对标一流,提高数字化、集约化水平,推行“星级闯关”强化员工素质能力培养

    2020年6月,镇海炼化炼油水务业务完成了班组整合,空压站、净水场、化学水处理及两个循环水场等“小散”设施的控制台被移位,集中至同一个操作系统中,实现装置化操作,定员数从74人减少至46人。2020年8月,镇海炼化将作业方式从“4+1”转换为“四班两倒”,单班定员不增加,从老区挖潜350余名员工输送到新建乙烯项目。

    近年来,针对企业高速发展带来的人力资源供需矛盾,镇海炼化对标浙江石化、大连恒力等优秀民营企业,通过优化作业方式,提高数字化、集约化水平,严控用工总量,同时强化素质能力培养,不断提升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效能和劳动生产率。

    (下转第二版)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