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杨东:初心不改

2021年08月17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16.8K

    4000吨履带式起重机的机组长杨东,性格沉稳,话语不多。每次工闲,他总是忙着擦拭驾驶室、收拾工地旁的集装箱小仓库。

    这位老师傅已经工作了35年,而近10年,都与4000吨级履带式起重机相伴。

    一说起这台车,杨东来了精神:“这台车我开了7年,还没出厂我就在徐工机械里待了1年参与监造和调试。”说话间,杨东打开身旁的柜子,里面塞满了蓝色文件夹,还有一摞有些泛黄的资料。8年前的监造资料,他还完整地保存着。

    “小毛病还是有的,但这么多年的实践证明,这台车还是比较完美的”。杨东的休息室里挂着的中国地图上,贴着15个红色五角星,那是他和这台车到过的地方。但对杨东而言,最难忘的还是去年9月在镇海基地。

    “真的是非常艰辛,因为船期耽误了一周,组装时间特别紧。从天时地利人和的角度来说,这次是最不具备条件的。”杨东回忆,他们来之后就老是下雨;地基是固化新工艺,组装场地除了泥就是水;由于疫情,国外机组人员回不来,国内机组总共5个人还要分成两组,同时运作1号、2号两台车,对机组是很大的挑战。组装人员也是临时抽调,有些同事没干过4000吨级起重机,需要现教现学,很耗时间。

    面对重重困难,杨东没有妥协过。他和他的机组,全力奔赴,最终打了个漂亮仗。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