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黄河之水天上来

2021年08月12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石 峰
16.8K

    石 峰

    我十分喜欢唐代诗人李白的那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何等的豪迈。但是,过去我总认为这诗充满了诗人浪漫主义的想象。当目睹了风雨中的黄河壶口瀑布时,我才相信诗人所言不虚。

    壶口瀑布是万里黄河上的第一大瀑布。地处陕西省宜川县和山西省吉县交界,两省隔河相望,一桥相通,近在咫尺。车过秋林镇,出了宜川口,折向北行,便来到了黄河壶口峡谷地段。

    站在岸边,向北眺望,一片烟雾在聚集、生腾中弥漫扩散着,闷雷般的水声令我兴奋不已。再向北走,闷雷声越沉。汽车只拐过了一道山角后,眼前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只见夹山对峙中的黄河把整个黄土高原一劈两半,托起一个数千米的河床。据历史学家考证,瀑布每年向上游冲切1.3米,从战国至今逆源切进了5公里,冲刷出一条四五十米宽的河槽。这个推断,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早已写道:“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

    在轰鸣声中,我们一行人来到瀑布附近。但见壶口上游河宽数百米,水流湍急,铺天盖地,奔腾而来。这样澎湃汹涌的河水流至此处,如一群脱缰的野马狂奔而至,来不及驻足,便一齐跌入四五十米宽的河槽;又仿佛无数挟雷裹电、张牙舞爪的黄龙一路呼啸而至。一排排黄涛浊浪,一浪高过一浪,一浪快过一浪,前面的刚刚跌进深渊,后面的又以排山倒海之势压了下来。浪赶浪、波逐波,浊浪排空,撞向石壁,发出阵阵怒吼;声声咆哮,如闷雷滚动,似炮声轰鸣,令人动魄,荡气回肠。跌落的瀑流如翻江倒海,激起的浪花飞旋着,扬起铺天盖地的水花向空中抛洒,因撞击而生成的烟云缥缈变幻,在阳光的照耀下,折射成道道彩虹,直逼云天。

    六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刚才还骄阳当空,刹那间天气骤变,风起云涌,乌黑的云团遮天盖地从峡谷侧面压下来。

    我们急忙攀上岩崖,遂卷裹雨衣,扣紧系在岩石上的保险索,紧靠山崖横凹处躲避暴风雨。

    此刻,天越来越暗,炸雷一声接着一声,闪电横劈瀑布上空。天空中的浓云雨雾转眼和瀑布击起的水汽泥沫汇合一起,隆隆的雷声和瀑布的吼声连成一片,震耳欲聋。整个山崖,整个峡谷,整个宇宙都似乎在巨响中战栗。我们脚下的岩石,身后的山崖,以至整个大地都似乎在雷鸣怒吼中下沉。

    扑朔迷离中,急风卷动云团雾带,就像一条条巨龙不时从河谷中呼啸而过,在黑气水浪中跃上天空。使人不禁想起“鱼跃龙门,化龙腾空”的古老传说。难怪当地百姓又把壶口称作“大龙门”。急风暴雨中的壶口,堪称惊心动魄。

    突然,一条金色巨蟒般的闪电划破浓云黑雾,一个惊人的景观出现在我们眼前:浓云水雾间的壶口瀑布停止了流动,且上下不见首尾,像一座顶天立地的青铜大坝横拦黄河之中。又是几个闪电接连照亮河谷,壶口瀑布又开始了泻落。

    此时此刻,乌黑的云团遮住了整个瀑布上端,壶口的瀑布不再是从悬崖上流下,仿佛是从乌云中、从天上呼啸着垂直落下。这不正是“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景观吗?

    我不禁为之惊呆了。在如醉如痴中,竟不知风停雨歇、云开雾散。

    黄河壶口这惊天地泣鬼神的壮观场面,让我终生难忘。

    在青藏高原的河源,黄河仅是一摊看不见明显流动的涓涓碧水;在山东入海口,黄河则波澜不兴,静如处子。唯有在壶口,黄河才展现出我们面前的这种雄伟力量、磅礴气势,才显示出平时无法被人们发现的博大内涵。

    壶口的巨大落差,使我对黄河产生了新的认知,感受到生命的激扬和沸腾。以黄河为母亲的中华民族,在自己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正是如此吗?正是在一些历史的疾风骤雨中,中华民族才显示出她在平时无法被人们发现被认识的伟大气质、伟大精神,显示出她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能力,构成了中华民族千年奋斗主旋律,是我们民族不息不灭的灵魂。

    在这大自然的罕见奇观面前,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半个世纪前,在中华民族存亡的严酷岁月,千万东渡黄河的抗日战士,上阵前纷纷在壶口瀑布前誓师出征。他们要让壮丽的壶口瀑布激发自己的爱国斗志,要让祖国的大好河山唤醒战士的民族意识,万众一心地奔赴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战斗。

    1938年9月,抗日战争进入极其艰苦的阶段,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时,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壶口,滔滔的黄河和壮观的壶口强烈地震撼着诗人的心。就在壶口瀑布,诗人写下了不朽的《黄河颂》。后来,冼星海为《黄河颂》谱了曲,从此,《黄河大合唱》的歌声响彻大河上下、长城内外,激励中华儿女舍生忘死、奋力抗日,这就是黄河精神的力量。

    黄河啊,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你奔腾不息势不可挡的大河雄魂,将激励中华民族一往无前,赢得更加辉煌的未来!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