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创新烟气减排工艺技术,探索尾废资源化利用新途径,开展节能降碳空间评价研究
科技加码 为绿色气田“减负”2021年08月05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董 鑫
董 鑫 科技是能源企业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原油田普光气田在绿色开发中积极攻关烟气减排新工艺技术,探索尾废资源化利用新途径,开展节能降碳空间评价研究,持续为绿色低碳更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核心技术“斗法”二氧化硫 该厂的16个排污口均安装了在线监控设施,其中仅废气监控装置就达30套,监控项目涵盖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并与集团公司及地方环保部门监测平台联网,自觉接受社会和政府的监督。“这样的信心和底气来自普光气田高标准、高起点的环保控制能力。”普光分公司安全环保总监邵理云说。 在普光气田开发初期,应用国内外现有回收工艺,并不能完全将天然气中的硫全部转化为硫黄产品。为此,普光分公司创新形成高含硫天然气超大规模深度净化技术,通过在线制氢与低温加氢尾气处理,将二氧化硫加氢转化为硫化氢,进一步循环吸收,使天然气中总硫回收率达到99.91%以上。这一技术成为普光气田“斗法”二氧化硫的撒手锏。“核心技术支撑了绿色发展,为气田节能环保注入了优势基因。”邵理云说。 近两年,普光分公司致力于天然气净化装置烟气减排技术的自主研究实践,对应高含硫天然气净化装置从开停工到正常生产的各环节,分别攻关形成首列联合装置开工提前预硫化、热氮吹硫、“常规克劳斯+斯科特尾气加氢”、液硫池废气回收等先进技术和工艺,年均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300余吨。 变固废为宝解除后顾之忧 7月23日一大早,十几辆翻斗大卡车便在普光气田大湾405集气站外排成了长龙,等待拉运该站附近泥浆池内的钻井固废。“这些固废将被运往几十公里外的料仓进行环保处理。”普光分公司HSE监督管理部环保管理室贺贤伟说。 气田投产后,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思路,普光分公司将钻井固废治理提上议事日程。他们联合专业公司及高校科研机构,研发出钻井固废烧结处理工艺,烧结后的固废可以作为水泥厂生产水泥的辅料,实现了资源化利用。这不仅解除了气田绿色发展的后顾之忧,而且找到了变废为宝的有效途径。 目前,普光气田已完成建设期开发井和部分老探井固废治理21.6万立方米,累计转化生产水泥成品56万吨,直接扶持了当地水泥厂的发展。该公司还自主研发出深度水处理工艺,使气田产出水经过处理后达到天然气净化厂循环水回用标准,将地层回注水量降低了75%,平均每天可减少新鲜水摄取量1000立方米,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温室气体经济利用助降碳 普光气田原料气中平均含有8%的二氧化碳,想要实现碳中和,就需要一个有效的抵消机制,如何有效利用二氧化碳是科技人员始终关注的课题。他们与四川大学联手,在气田开展二氧化碳矿化磷石膏项目试验,该项目也被列为国家科技支撑技术课题。 “试验结果总体收到预期效果,二氧化碳吸收率平均达到75%,生产出的硫酸铵和碳酸钙产品能分别作为化肥和建筑材料使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前景。”普光分公司副经理商剑峰介绍,“这对发展我国低碳经济和以废治废的工业环保技术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同时,为准确掌握气田碳排放水平,做好降碳技术储备,普光气田着手产品碳足迹核算与评价研究,成为中国石化少数几家率先开展产品碳足迹研究的企业之一。该公司借鉴国内先行地方标准,探索创建高含硫气田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制作出“LCA(生命周期评估法)+IOA(投入产出法)+IPCC(清单法)”碳足迹核算模型,对气田硫黄产品从加工成型到销售过程环节的碳足迹进行一系列科学核算与评价,进一步摸清了气田产品碳足迹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为扩大高含硫气田降碳空间打下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开展气田高浓度二氧化碳气源捕集回收利用研究,提前做好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储备。”普光分公司HSE监督管理部节能管理室主任时冲锋说。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