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济南炼化:奋进五十年 昂扬再出发2021年08月02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50年前,为完善山东省工业布局,调整济南市工业结构,补充济南地区工业燃料和化工原料不足,国家相关部门决定在济南市建设一座年加工原油30万吨的炼油厂。 1971年8月2日,炼油厂一期建设工程开工,千余名建设者在济南东郊奋战4年,开辟了济南地区石油工业的新天地。 50年来,年原油加工能力从30万吨发展到550万吨,今天的济炼人坚守前辈艰苦创业的初心,奋力拼搏、守正创新,以“责任炼就事业”的企业精神,在对标世界一流、全力打造城市炼厂标杆、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精优强美”绿色企业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峥嵘岁月 发扬铁人精神,始终与时代共成长 1971年6月,筹建处首批人员开赴济南市东郊乱石遍野的工地,拉开建设序幕。8月2日,随着一声开山炮响,第一期工程破土动工。在严重缺乏机械设备的情况下,1000余名建设者发扬铁人精神,人拉、肩扛、小车推,在短短4个月时间里,开挖土石方10余万立方米,当年就实现了“三通一平”。 经过4年奋战,自建铁路专用线与胶济铁路接轨。常压炉、常压汽提塔、催化汽提塔等8台主要设备在两个月内顺利吊装成功,诞生了企业建设史上的“八大吊”。1975年7月1日,第一套炼油装置——50万吨/年常压装置建成并实现一次开车成功,结束了济南地区石油工业空白的历史。 济南炼化半个世纪以来与时代共成长,谱写了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50年来累计加工原油1.15亿吨,实现营业收入4100亿元,实现利润56亿元,上缴国家利税915亿元、稳居济南市前列。 特别是“十三五”期间,济南炼化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更加鲜亮。5年间,累计加工原油2310万吨,实现营业收入1130亿元,实现利润40亿元,上缴利税410亿元。 5年间,累计完成投资23亿元,炼油结构调整提质升级改造项目全面建成投产,临济原油复线、航煤管线贯通输油,80万吨/年柴油加氢改质装置改造、40万吨/年航煤加氢装置改造、16万吨/年异构化装置等投产。2019年,济南炼化被评为“济南市实体经济领先企业”。 绿色洁净 本质安全环保,呵护碧水蓝天 在污水处理岗位坚守30年的郑洪燕至今清楚地记得,早在1992年,中国石化第一套每小时500吨污水处理能力的BAF装置就是在济南炼化建成投用的。2020年10月,中国石化首套燃气热脱附污泥减量化装置又在济南炼化投用,实现渣土及油、水分离,油、水全部回收利用。同时,碱渣回收利用由60%提升至100%,实现炼油装置碱渣零产生零出厂。 多年来,济南炼化在环保大投入的背后,是企业对实现“本质安全本质环保”的庄严承诺和不懈追求。 济南炼化先后启动“碧水蓝天”专项行动、能效提升和绿色企业行动计划,近年来投入1亿多元治理废水,实现了污水处理场全流程密闭治理;先后投入5亿多元治理废气,总量减排措施得到有效落实,污染物排放远优于国家标准要求。2021年上半年,济南炼化投资建设专用绿色停工检修设施,做到全过程安全环保无异味,实现了装置绿色检修。 厂区绿地率35.2%,绿化覆盖率41.6%,栖息着数十种鸟类,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无泄漏、无异味、花园式”工厂与周边环境和谐共存。环境监测部门在厂区内设置多处24小时环境在线监测仪器,经检测,公司所有环境监测数据均优于国家标准。 通过持续推进绿色企业行动计划,2018年,公司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2019年被评为中国石化“绿色企业”,2020年被评为生态环境部国家级“大气污染防治绩效评级A级企业”。 科技创新 瞄准领先技术,多项填补国内空白 作为一家城市型炼厂,济炼人深知,发展不可能一味求大求全,必须探索一条“不比规模比效益、不比大小比贡献”的“精优强美”发展新路径。 近年来,济南炼化累计投资30多亿元用于油品质量升级。有着创新精神的济南炼化还承担了多项我国石化系统“首台套”上马及新产品研发项目。先后建成并投产世界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60万吨/年逆流移动床连续重整装置、重质基础油光亮油生产基地等项目,装置结构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从老一辈石油工人到新一代科技工作者,钻研技术、引领创新在济南炼化蔚然成风。科班出身的王海燕已在这里工作30年。她带领绿色新产品研发团队,投身环保型橡胶增塑剂产品的应用研究和性能优化,目前产品达到欧盟REACH法规认证标准,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市场垄断,产品质量及使用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被中国石化橡胶生产企业和国际著名轮胎公司广泛采用。 随着自营产品市场份额的逐年扩大,济南炼化的销售业绩稳居行业内部同类企业前列,实现了“小产品、大市场、高效益”。 双向融合 发挥党建优势,赋能企业中心工作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济南炼化聚焦“精优强美”抓党建,创新实施“双向融合、双保双创”党建工作模式,创新定位党小组阵地保障作用,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双向融合、双保双创”是指以保安全保环保创一流创效益为导向,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紧盯公司生存发展中心任务,聚焦改革发展稳定的重点难点,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安全、环保、效益中的独特作用,以优异的生产经营业绩和可喜的改革发展成果彰显党建优势。济南炼化党委“双保双创”党建新模式的创新实践被评为“2019年全国企业党建十佳案例”。 创新发挥党小组阵地保障作用,有效保证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济南炼化坚持从“三基本”抓起,解决了一线党员班组全覆盖不到位、基层党建向一线班组延伸不到位、党小组与运行班组相融共建不到位等问题。济南炼化现有党小组68个,其中生产一线51个党小组全部与运行班组同步设立,党员班组覆盖率100%。通过建章立制强化党小组建设,优化布局激活党小组建设,闭环管理推进党小组建设。“创新发挥党小组阵地保障作用”项目荣获山东省党建十佳案例。 济南炼化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化巩固企业文化软实力。大力传承石油精神、弘扬石化传统,引导广大干部员工践行“责任炼就事业”企业精神,发扬“严细实快稳”企业作风,夯实“七个一”思想建设理念,增强了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软实力。 央企担当 主动开门开放,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自2014年以来,济南炼化坚持每月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先后邀请媒体记者、社区居民、大中小学生等8000多人走进企业,并推出系统内首套云端VR全景工业游。数家高校、中小学在济南炼化设立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基地,驻济媒体在济南炼化设立采风实践基地。 济南炼化积极履行央企社会责任,扶贫救困。对口帮扶南付村,与北杨家村结成“文明共建村企”,定点帮扶南部山区北邱村精准脱贫,派驻第一书记助力金刚纂村荣膺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并接续推进金刚纂村实现乡村振兴。2019年,济南炼化被授予“济南市帮扶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济南炼化始终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自2017年起,在山东建筑大学设立“石敢当”励志奖学金,资助品学兼优的“寒门学子”完成学业;企业EAP“清泉工作室”走向社会,为大学生、社会人士提供公益心理咨询…… 特别是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济南炼化闻令而动,满负荷转产增供医卫原料,医用口罩基础材料Y40X聚丙烯专用料、无纺布、熔喷布各条生产线不间断运作,得到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得益于在生产经营、精神文明建设及履行社会责任等各项工作中的优异表现,济南炼化荣获首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并成功实现六连冠,连续26年蝉联“省级文明单位”。 蓝图绘就 对标世界一流,打造城市炼厂标杆 如果用一个词来回顾济南炼化走过的50年历程,公司代表、党委书记夏季祥认为应该是“责任”。展望未来,“责任”依然是发展的关键词。 “十四五”时期,济南炼化将统筹考虑油品质量升级需求,加快建设30万吨/年硫酸法烷基化装置;规划实施气分装置扩能改造等项目,实现产品结构更优;提前谋划航煤扩能改造项目,满足济南机场改扩建后航煤增长需求,深化企地融合共赢;完善公司润滑油发展规划方案,进一步巩固扩大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优势;抓住济南市打造“康养济南”、建设国际医学中心、完善防疫物资体系的有利契机,利用康洁公司良好的无纺布产业链基础,打造高端医疗卫生材料产业链。 奋进五十年,昂扬再出发。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的济南炼化,将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在新征程中克难奋进、开拓新局,以实干实绩彰显“精优强美”绿色企业的蓬勃活力。 (济南炼化记者站供稿)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