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润滑油公司 高档润滑:助飞舟上天 佐蛟龙入海2021年07月29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秦紫函 钱志勇
□秦紫函 钱志勇 文/图 6月17日,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由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送入预定轨道。经过姿态调整,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长城润滑油为神舟十二号任务提供了全程润滑保障,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的里程碑式突破。 从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至今,长城润滑油作为大国重器背后的隐形力量,已护航300多次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如今,润滑油公司已经成为中国高档润滑油技术研发、生产的领先者,长城润滑油品牌也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润滑油行业第一品牌。 肩担重任 与共和国共成长 中国石化润滑油事业伴随着新中国成立而起步,顺应改革开放大潮而发展壮大,一代代中国石化润滑油事业的创业者、建设者,始终不忘初心使命、艰苦奋斗,服务国家发展、打造世界一流,为国有经济腾飞乃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也铸就了自身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核。 回顾创业史,最早的起源要数1949年9月的润滑脂厂,而始建于1958年的北京煤炼油示范厂,至今已有64年的历史。以侯祥麟为代表的老一辈石油石化员工,从零起步研发生产出特种油,服务中国航天。一路走来,陆续为“长征”“神舟” “嫦娥”等提供了全面润滑保障。20世纪80年代初,积极投入车用润滑油业务,开创长城润滑油品牌。 合成油脂分公司,始建于1964年。建设大西南,老一代石化员工放弃大城市相对优越的条件,在山城建立起新的润滑油产销研基地。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追随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大潮和制造业迅猛发展大势,中国石化润滑油业务逐步成长,矗立于中国润滑油行业潮头,成为中国经济奋进前行不可或缺的润滑力量。 自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成立,历届党组始终关心润滑油业务发展,要在润滑油上打响“长城牌”。2002年5月29日,为提升中国石化润滑油业务整体竞争力,党组决定组建润滑油分公司。2003年,海牌、南海、一坪、古塔、环球等品牌整合为长城牌;2004年4月中国石化收购天津津脂公司,并入润滑油分公司,并同步将“津脂牌”纳入长城牌,从此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品牌走上规模发展的道路。2012年,中国石化实施润滑油销售体制整合,将属于销售公司系统及各省市石油公司的润滑油销售职能整合进润滑油分公司;2014年,组建润滑油公司,持续完善专业化发展模式。 19年来,中国石化润滑油业务专业化发展道路不平凡,润滑油脂、包装油销量从2002年到2020年分别增长了1.5倍、2.86倍,高档油销量从2004年到2020年增长了11.52倍。2020年,该公司全年量、效均创历史最高水平,企业迈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 张玉卓董事长在2019年来润滑油公司调研时,代表党组赋予了润滑油业务新使命、新任务:要打造世界领先润滑油企业,建设世界级润滑油品牌,在“十四五”期间油脂销量要实现翻番。 如今,润滑油公司已经成为中国航天润滑油脂技术的奠基者和拥有者,成为中国高档润滑油技术研发、生产的领先者,成为中国最大、世界知名的润滑油企业,长城润滑油品牌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润滑油行业第一品牌。展望未来,润滑油公司员工充满信心,扬起新的风帆。 党建引领 为企业发展把方向 润滑油公司党委坚持总揽全局,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重大事项均实施党委前置审议,把好“方向关”;坚持走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规模化的发展之路,引领企业稳步发展和持续壮大。近年来,润滑油公司党委高度重视和探索落实“把管促”,创新性地完善内控制度、“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厘清党委会、领导班子会、总经理办公会决策事项清单和权责界面,充分发挥各治理主体的功能,坚持从严治党,为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该公司党委突出抓好从严治党制度建设,制定基本制度117个、工作流程46项、文案规范40项;从严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制,实施清单化管理,推进责任逐层落实落地;坚持以“五化、五统一”为主线的党建系统化管理,推进整体党建平齐化提升。他们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探索党建赋能机制建设,从严治党“五责”联动落实机制和党建与业务工作“四同”工作机制,促进党建质量再提升。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润滑油公司党委多措并举,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员工真学深悟,推动思想建党在企业落地践行;坚持“政治建企,理念先行”,坚持思想引领、目标引领,推进“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找准阻碍企业“卡脖子”问题,突破企业发展瓶颈,坚决破除影响和制约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体制机制障碍,全力完成经营目标和改革发展任务。今年3月以来,他们全力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如火如荼开展,为更好地促进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润滑油公司党委还在3~4月集中开展以“学华为、谋变革”专题学习研讨活动,形成成果30余篇,跳出框框,拓展思维。 砥砺前行 经营规模再上新台阶 2021年5月10日,第五个“中国品牌日”,长城润滑油再获润滑油行业第一品牌殊荣。上半年,润滑油公司经营规模继续攀高,产销量同比稳健增长,海外市场持续保持两位数字的增长。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润滑油公司以“开局即决战”的心态投入全年生产经营工作,盯紧行业大势,积极应对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的不利局面,统筹谋划经营,上下内外并举,首月便刷新了月度销量最高纪录,2月又带头打破调价稳效“坚冰”,3月继续保持高水平运营,积极进取、克难奋进,赢得首季量效大增。 ●拓市扩销,保持扩张态势 润滑油公司持续强化营销网格化细分管理,优化营销网络布局,着力推进大客户业务、分销市场、新零售业务三管齐下的立体营销网络建设和功效发挥,打造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力争“十四五”末国内油脂市场占有率达到30%。在海外市场布局上,充分挖掘和释放新加坡公司生产运营功效,以亚太市场为重点,利用5年时间率先实现经销网络全覆盖。同时,聚焦“一带一路”重点国家、地区和项目,加强与“走出去”中资企业的深化合作,确保海外市场年均保持20%以上增幅,培育公司经营规模增长新引擎。 ●优化运营,精益化管理成效显著 润滑油公司通过周密组织生产经营,从生产资源统筹、计划进度控制、调度运营协调、专项产品跟踪、仓储物流保障、疫情防护应对等多方面协同发力,推进资源统筹,加强运营效率提升,坚持区域化运作、属地化生产提升运营效率。他们组织各区域分公司全力发挥产能,以日保周、周保旬、旬保月的原则,确保计划任务实现。他们将2021年作为管理提升年,推进精益管理战略,确立降本节费增效项目61个,细化具体措施128条,明确年度降本节费项目清单,在企业各环节开展内向挖潜,推动全员参与精益管理,推进业财融合,促进运营效率提升。同时,他们通过推进资产盘活,实现增收;积极识别国家优惠政策,用好政策,节约财务成本。上半年,润滑油公司生产环节实现降本超千万元,采购降本也达到数千万元,各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获得进一步优化。 ●改革赋能,激发攻坚创效活力 润滑油公司在率先进行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探索,完善治理机制的基础上,深化改革,赋能市场一线。5月26日,他们举行了第一批中层干部任期契约化管理签约仪式,明确公司将重点聚焦“治理、用人、激励”三大机制和科研领域进行深化改革;与7家区域分公司代表签订“一协议、两书”,即契约化聘任协议、2021年度绩效考核责任书、2021~2023年任期绩效考核责任书,标志着任期制、契约化管理机制在润滑油公司内部不断深化运行;2021年,为持续推进进口替代和国产化应用工作,下发“高端用油国产化替代专项激励实施方案”,组织各区域单位聚焦煤炭、钢铁和水泥等行业,聚焦AE、AP、油膜轴承油等高端商品开展立项攻关。截至5月底,润滑油公司相关项目商品销量同比实现稳步增长;6月,组织“推价稳价、扩量增效”及国产化替代两项劳动竞赛方案。润滑油公司将持续扎实推进“双百改革”三年行动,奋力打造“双百企业”深化改革排头兵。 ●资源统筹,推进跨领域合作 润滑油公司与燃料油公司共同推进“燃润组合”,在销售、代供方面的合作取得良好成果,1~6月均同比实现可喜增长。他们与销售公司全面推进合作,加强与销售公司的商客销售、新零售协作,1~6月,中国石化油品销售系统销售实现油脂销量同比增长近一倍。他们与石科院推进“大兵团作战”,在中国石化添加剂产业发展、“十四五”重点技术攻关项目等领域开展合作。各石化企业积极应用中国石化润滑油产品,应用占比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与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达成共识:共同发挥央企力量,联手解决特定领域的技术难题,拟成立工作组,定期就中国润滑油产业发展与产业链竞争力提升共同探讨。在国际合作上,与国际轴承领先企业舍弗勒贸易(上海)公司签订润滑脂战略合作协议;聚焦国家重点领域和新兴行业轴承润滑技术、工业4.0智能润滑技术,并在润滑油脂周边产品的开发和新的商务模式方面展开积极探索。上半年,与中国中检集团新加坡公司成立联合实验室,加强海外市场检测服务能力。 技术引领 支撑“三新”业务绿色发展 润滑油公司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加快探索技术服务、推进包装桶回收、再生油利用,走出一条循环发展新模式;积极响应“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要求,加快研究和制定公司“碳达峰”路径规划,加快推进风电、太阳能、氢能等绿色能源发展配套润滑技术开发应用,在落实集团公司党组“一基两翼三新”产业布局战略,支撑集团公司“三新”业务发展的同时,做大做强绿色低碳品牌形象。 润滑油公司加快氢能产业配套积极服务新能源战略实施,积极推进氢能产业配套润滑产品的研发应用,努力在加氢站建设之初就完成配套油品的无缝衔接,工作不断取得进展。如今,已围绕氢能产业开始配套技术产品的推广,首推适用于加氢站核心关键设备隔膜压缩机的液压油产品,该产品已在中国首座车用加氢站获得应用,运行状况良好。 今年上半年,润滑油公司完成中核项目涡轮机油技术准入。至此,长城涡轮机油在核电行业实现“五个第一”:实现中国第一台核电试验机组“秦山核电站I期”的技术准入,实现中国第一个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福清核电站的技术准入,实现第一个“华龙一号”海外核电项目“卡拉奇核电站”的技术准入,实现第一个高温气冷堆示范项目“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站”的技术准入,实现第一个四代核电技术中核霞浦项目的技术准入。 针对“国产化替代”等取得工作成效的重点项目进行提炼,对于取得的阶段成果,尤其是替代进口的高端产品,总结提炼后及时通过点对点交流、行业推广等方式向客户端进行传递。润滑油公司专门成立独立运作的技术服务中心,加强对市场人员的技术培训,推进技术营销,让他们对润滑科技的理解、认识在客户端得到普及。 为凸显品牌科技形象,润滑油公司2021年陆续对主打产品进行升级和再发布,为从源头抑制污染,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断推出尊龙T600等新型产品,为全面满足最新排放标准,同时支持超长换油周期,为助力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全面降本增效提供了强大助力。 2021年又是一个航天大年,润滑油公司获得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型号办公室等单位发来的感谢信,一次次成功的航天发射也使中国石化润滑油的科技形象不断刷新,润滑油公司将宣传航天成就和宣传冬奥官方用油结合起来,组织了多次航天助威加油活动。 近5年来,润滑油公司申请专利416件,实现关键设备进口油品替代620项,形成示范性应用案例2040个;取得国际OEM认证249项,主流设备厂商用油推荐367项;开发新产品263个并实现推广应用,保持了专项产品领域中核心技术领先地位;修订国家、行业标准23项,主导制定的ASTM国际标准在全球发布;坚定服务国家战略,为长征系列火箭及北斗卫星、探月空间站提供了润滑保障,承担机器人、高铁用油国产化、风电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20余项,在“打破高端润滑技术天花板”上取得新成效。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