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揭开弱信号地层“神秘面纱”2021年07月19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杨 敏 李 芳
□杨 敏 李 芳 日前,石化经纬公司中原测控公司应用弱信号油气层测井评价技术,在普光地区普陆页1井精准评价了湖相页岩气储层,为湖相油气开发提供了翔实的勘探依据。 弱信号油气层是指含有丰富油气资源的油气层,在钻井过程中录井、测井显示却较弱或无显示。如何真实地还原地下储集层状况,揭开弱信号地层的神秘面纱,为油气勘探提供清晰准确的评价成果,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中原测控以东濮凹陷为研究工区,在国内率先开展弱信号油气层测井评价技术研究。 在中原测控测井资料存放库里,摆放着东濮油区自1976年开发以来,近万口井的测井曲线资料图。技术人员经常钻进资料库,试图重新打开尘封了30余年的测井资料,用新的目光审视以往的地层资料。 “如同大海捞针,我们分析了大量资料,从中寻找蛛丝马迹,一点点理出头绪、总结规律。”中原测控公司解释计算中心主任赵伟祥感慨。 时任中原测控公司解释计算中心主任的赵俊峰另辟蹊径,决定带领研究团队转变思路,变“大海捞针”为“围田捕鱼”。 他们按照区块划分,先找出曾经是弱信号显示的干层、差油层及未解层,再到各采油厂查找这些储层是否有试油记录,然后结合测井、地质岩芯分析等基础资料对曾经是弱信号显示,但在试油过程中见到良好油气的井进行片区划分,并以此为突破点,开展邻井资料复查…… 历时半年,研究团队最终在600多口符合条件的老井中挑选出330米储层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他们对这些储层的岩性、物性等进行标准化分析,开展二次精细处理解释,找出弱信号油气层的储集特性和规律,构建出不同储集空间类型的油气层评价模型。 赵俊峰介绍,在提炼—应用—再提炼—再应用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最终形成了一套弱信号油气层测井评价技术,获得了4种复杂岩性测井识别方法、3种弱信号油气层测井响应模式、5种弱信号油气层测井识别新方法等研究成果。至此,弱信号地层算是露出了“真面目”。 “根据我们的解释结论,方2井试油获得高产工业油流,更坚定了我们的信心。”研究团队成员侯立云开心地说。 方2井是中原油田部署在东濮凹陷西部洼陷带方里集的一口评价井,完钻后,录井、地质的油气显示极弱且电阻率数值低,按照常规的测井解释方法,83至88号地层解释结论均为水层或干层,这6个层位被判了“死刑”。 技术人员不甘心,利用弱信号油气层测井评价技术对这口井重新进行解释评价,分别解释出油气层、油水同层和含油水层。在之后的试油过程中,这口井喜获高产工业油气流。 他们乘胜追击,将目光瞄向外部市场,在国内各大油气田积极推介弱信号油气层测井识别技术,先后对6个含油气盆地200口井进行了应用分析,实现了渤海湾低阻及低差异油层、鄂尔多斯致密砂岩气层等油气层的准确识别,识别正确率达到92.6%,揭开了弱信号油气层的“神秘面纱”。 该技术获得2020年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成为4年来首个获得这方面奖励的测井解释方法研究成果。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