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2021年07月19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张建芳
16.8K

心中的星:李大钊 让中国人不受欺辱,让中国在世界仰起头颅,这是李大钊的青春宣言,亦是受其感召的万千仁人志士的革命理想。一百年后的今天,红旗插满中国,东方已然崛起,李大钊曾经发出的预言,早已成为现实。

张建芳

在北京李大钊故居参观,游客从红色展牌上能很快地捕捉到李大钊的三重身份:中国革命实践的开拓者、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其实,对于守常先生的身份,还有一个更凝练的叫法:播火者。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李大钊在1916年手书的一副对联。他是这么写的,也是这么践行的。终其一生,李大钊都在用文章、演讲、运动等,传播革命的理想信念,发出救亡图存的呐喊,唤醒冷漠麻木的中国人。作为中国共产党北方组织的领袖,他革命的武器是一张嘴皮子和一支笔杆子。这张嘴,曾经喊出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豪言壮语中充满着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念;这支笔曾经写下了“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字里行间透露着一位革命者的烈火青春与沸腾热血。

他是一位“勇往奋进以赴之”的布道者,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留日归来的李大钊投身报社,以笔为枪,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他率先看到了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在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给中国带来了共产主义火种,让黑暗的中国看到了一丝曙光。讲述李大钊革命故事的电影《革命者》里有这样一幕,他在就义前大声回答了什么是共产主义。“等到你们的生活幸福,等到我们民族富强,那一天,就是共产主义。”他坚信,共产主义能够救中国。而为了这个主义,身陷囹圄、备受酷刑拷打的他,拒绝了北方铁路工人组织的劫狱营救计划,成为一位殉道者。狱中的他说:“如果我死了,能够唤醒那些麻木的人,我可以去死,我应该去死。”李大钊戴着镣铐,走上了绞刑台。他用壮烈的牺牲,来换取民众的觉醒,去捍卫革命的火种。英勇就义的他,没来得及看到那赤旗的世界。但如今,您想见到的中国,我们替您看见了!

他还是一位“断头流血以从之”的革命者,推动了国共第一次合作。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领导北方党组织投身改造社会、革新时代思想的浪潮中。李大钊等一批党员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以坚定的革命信念、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实事求是的谈判策略,促成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巨大凝聚力。虽然后来大革命失败,李大钊被捕入狱,但他仍在《狱中自述》中写下“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的革命信念和人生理想,表示“为功为罪,所不暇计”。李大钊为了革命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精神着实让人动容。

作为报人的李大钊,他实事求是、坚持真理、追求正义、笔耕不辍的作风激励着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我,让我思考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身价值。我要在新闻采写中增强使命意识,勤动腿、多动笔,深入一线,捕捉亮点,在写作中投入情感和智识,才能写出既有思想又接地气的新闻作品。

1927年,李大钊用他38岁的生命向世人诠释了青春和人生的意义。让中国人不受欺辱,让中国在世界仰起头颅,这是李大钊的青春宣言,亦是受其感召的万千仁人志士的革命理想。一百年后的今天,红旗插满中国,东方已然崛起,李大钊曾经发出的预言,早已成为现实。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