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情怀永驻 无私奉献2021年07月08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上接第一版) 老领导的言传身教让闵振环意识到,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必须把旗帜鲜明讲政治摆在首位,坚持弘扬党的优良作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创新发展。 忠诚敬业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让闵振环在工作中始终坚持深入实际,下基层了解实情、查找问题、发现典型。每次调研或开会,他都要撰写调研报告,一些报告得到中国关工委领导的赞许,对地方关工委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和鼓舞作用。 “我们陪着闵老几乎把全国各地都跑遍了,无论去哪儿,都是一切从简。”这些年来,闵振环一直保持着在中国石化工作时的状态,身边的工作人员笑称他为“工作狂”“老黄牛”。 只要去基层调研,闵振环白天座谈走访,听取党委意见、关工委“五老”建议,倾听青少年的想法和需求,晚上还要和工作人员一起总结当天情况,查漏补缺、改进工作。工作结束当天,调研报告初稿就要出炉,在回程的火车或飞机上,闵振环会仔细阅读修改,到北京后再一字一句反复推敲。 “很多材料都是经他手的,周末他也很少休息。”中国关工委办公室工作人员说。 埋头苦干了大半辈子,为什么还要如此“苛待”自己?闵振环的想法很朴素:“出去了解情况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工作,所以工作必须要做扎实。” 脚步丈量、笔耕不辍,这位老人用30年的兢兢业业履行自己对党组织的承诺。闵振环平时十分注意与许多省区市关工委领导和办公室同志结为朋友,互通信息。这成为他了解基层情况,发现基层典型经验、品牌的一个重要途径。 2009年,闵振环在调研中发现武汉市“金晖志愿者”网吧监督团队,他们的主要成员都是年逾花甲的“五老”,每年开展网吧义务监督活动约5000人次。老人们不定期巡查各类网吧,重点督查有无未成年人上网、内容是否健康、店内卫生及消防安全等情况,督促经营者文明、规范经营,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驾护航。在中国关工委的推动下,武汉市网吧义务监督员的经验做法在全国得到推广。 除此之外,闵振环还通过调研,总结推广了吉林大学的马克思主义自学小组、江苏关工委的校外教育辅导站、江苏江阴市的民营企业关工委、武汉市的老少共建、浙江台州的阳光驿站,以及上海长宁区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读书会等典型和品牌,有力推动了各地关工委工作。 2004年,中央起草《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时,闵振环参加中宣部召开的征求文件修改意见的座谈会,建议“要发挥‘五老’队伍的作用,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作用”。散会后,时任中宣部副部长、中央文明办主任的胡振民找闵振环商量后,报中央领导同志参考。后来,中央有关部门在修改文件时,采纳了这个意见。文件公布后,极大鼓舞了各地关工委和广大“五老”,使关工委工作出现了新局面。 “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对党的百年历史负责,是对未来负责,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闵振环说。 高举“火炬”老少携手走向未来 投身国家关心下一代工作30年,其中有26年的时间,闵振环谨记康世恩的嘱托,将心血倾注在构筑中国关工委思想阵地和沟通基层桥梁的工作上,这个重要的阵地和桥梁就是《中国火炬》杂志。 “白手起家、艰苦奋斗、守正创新”,闵振环用这12个字形容《中国火炬》26年的发展历程。 1993年,随着关心下一代工作在全国各地迅速推进,康世恩提出创办一份刊物,及时传达中央的有关精神,加强中国关工委与各地关工委之间的联系,推动关工经验交流,并请陈云为刊物题名,《中国火炬》由此诞生。 “康老时常嘱咐我们,要学习毛主席《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精神,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依靠大家来办报,办就要办好,格调要高,真正起到鼓舞人的作用。”康老把创刊的任务交给了闵振环、温厚文、王立文和江兰等同志,他们投入大量心血,尽心尽力将刊物办好,努力使其成为传达党的方针政策、沟通上下、指导工作的重要桥梁。 1995年,《中国火炬》创刊号发行。康世恩正在住院。温厚文把创刊号送给康老时,康老很高兴:“办什么事都要认真,搞石油、石化是这样,搞刊物也应该这样,任何事情只要认真去办,就一定能办好。”康世恩在病床上这份沉甸甸的托付,鼓舞了所有办刊人员。 创办《中国火炬》这些年,闵振环几乎一期不落,对每一期的选题策划、图文内容与编辑形式仔细把关,把笔迹留在了每一份刊样上。 闵振环曾在中国关工委的一次宣传会议上,强调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必须要与时代同步、与青少年同心,这样刊物才有生命力。中国关工委原执行主任王照华认为这两句话讲得很好,并加了一句话:与改革开放同进。这三句话对做好中国关工委的宣传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办好一份刊物,对我来说是不容易的,这些年来都是边学习边办刊,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保持刊物的活力。”如今,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开始学习使用微信等新媒体,每次看到重要的信息都会转发给身边的同志学习参阅。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各方支持和杂志社同志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火炬》已创刊26年,共出版300余期,发行量从最初的几千份增加到现在的26万份,共有千余名基层通讯员活跃在全国各地,成为关心下一代工作交流经验、传递信息、服务“五老”的一个重要平台。 人的一生能有几个30年,而闵振环至今所经历的每一个30年都是精彩的,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都完美地诠释了初心和使命。谈到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30年最深的感受是什么,闵振环深情地说,自己从“老”“少”两代人身上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 “从老同志身上,特别是从康世恩、王丙乾、顾秀莲等许多老同志身上学到了坚强的政治定力、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和优良的工作作风;从年轻人身上,学到了青春活力、朝气蓬勃和饱满的求知欲。”在闵振环眼中,老同志的丰富经历和革命精神给青少年很大鼓舞,青少年的蓬勃朝气和活力对老同志也是很大的感染,老的传承、关爱、引导、保护小的,小的尊敬、爱戴、学习、继承老的,老少互动、老少互助,一起颂党、知党、爱党、跟党走,能从事这样的工作30年,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闵振环还告诉记者,由于年龄、身体等原因辞去了关工委的工作,但他仍然是一个热爱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志愿者和热爱中国石化的老员工。他表示:“如果关工委、中国石化需要我协助做一些事情,我一定尽力而为。我衷心祝福中国关工委、中国石化,在新时代,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