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 ![]() ![]() 日期检索
不走寻常路的
2021年07月08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曹 柠 吕 晶
中原油田物探研究院 副院长 万 涛 万涛,中原油田物探研究院副院长,2012年博士毕业后来到中原油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被油田留用。面对勘探道路上的拦路虎和绊脚石,他以非常规的思路,加快煤成气、致密油气、页岩油气的勘探研究,发扬不怕困难、勇挑重担的拼搏精神,攻克一道道技术难题,确保了各项科研生产任务优质高效完成。 入党近20年,万涛先后获得“河南省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曹 柠 吕 晶 盛夏的中原大地,繁花似锦、绿树成荫。万涛无暇欣赏窗外的风景,而是俯首在一堆材料里,全神贯注地研究东濮凹陷西南洼陷带地层和构造特点。在中原油田工作近10年,图纸一直是他最亲近的伙伴。 “最近,我们通过地质研究,发现东濮凹陷西南洼陷带是煤成气的富集区,现已初步落实沙二段天然气圈闭资源量100亿立方米,全部投入开发后,预计可年增天然气产能2亿至5亿立方米,资源前景非常可观。”万涛说,找到更多“甜点”对他来说是非常快乐的事。 资源为根,没有资源,一切为零。万涛深知这一点。随着中原油田的高效开发进入中后期,油气接替资源不足问题日益突出。他不断解放思想、紧跟当前的勘探理念和领域,以非常规的思路,加快煤成气、致密油气、页岩油气的勘探研究,持之以恒地探寻地下未知储量,孜孜不倦地圈定有利目标区。 刚到中原油田时,万涛就接到向集团公司汇报东濮凹陷预探井位的重任。时间紧、任务重,他满怀热忱一头扎进地质研究中,每天加班到深夜,不仅圆满完成任务,还创新性提出一些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技术,在东濮老区得到良好应用。目前,这些技术还作为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模板之一,供兄弟油田借鉴学习。 内蒙古探区是中原油田石油资源接替的重点阵地。2018年,内蒙古探区查干凹陷的勘探工作一度受阻,他主动请命,远赴大漠,攻克查干凹陷“卡脖子”技术难题,优选出的意22、意10-5井以及相继部署的3口评价井,均获高产工业油流。 之后,他再接再厉,先后在拐子湖凹陷和白音查干凹陷提出新认识,部署的拐12、拐14等5口井均获成功。在东濮老区和内蒙古探区工作的5年中,他累计上报探明、控制、预测石油地质储量188万吨、2145万吨、3050万吨。 今年初,万涛从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调入物探研究院,被任命为副院长,他面临的第一场硬仗,就是揭开通南巴区块的“神秘面纱”。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他就独立提出新的地质分层思路,紧接着通过研究提出两口老井的试气方案,落实6套层系的勘探潜力。 为了跟上油田勘探开发部署节奏,万涛始终倾注心血培养科研人才梯队。他强化地质与物探技术相融合,注重培养学科型和综合型人才队伍,对团队里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手把手教,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技术悉数传授,帮助他们尽快成才。 在他的带领下,院内年轻研究人员迅速成长。今年,他们不仅在四川探区取得新认识,还在东濮致密油勘探上取得新进展,形成基于不同岩性组合模型下的致密油“甜点”预测技术系列。“结合目前的试油结果和新井钻探情况,预计7月份就能确定新的勘探井位目标。”万涛说。 在找油找气的征途上,地质和物探研究人员从来不会贪恋过往功绩,他们肩上扛的是整个油田的“生命工程”,必须不断前行。面对勘探道路上的拦路虎和绊脚石,万涛始终发扬共产党员不怕困难、勇挑重担的拼搏精神,攻克一道道技术难题,确保了各项科研生产任务的优质高效完成。 近些年,有一些企业抛出高薪邀请万涛加盟,但他毫不动摇,说:“是中原油田成就了我的今天,我要把毕生所学全部回报给企业。”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